兩岸爭取入CPTPP 美國稱讚台灣批中國脅迫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24日專電)台灣與中國近期分別申請加入CPTPP。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今天說,台灣擁抱民主、是世貿組織負責任成員,中國則以經濟脅迫他國,相信會對CPTPP評估新成員產生影響。
CPTPP 小百科
-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原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是一個綜合性的自由貿易協定。
- 內容:奠基於TPP,包含貨物貿易、智慧財產權、政府採購與競爭政策等。透過開放市場、打擊貿易保護主義,促進區域經濟整合,欲消除成員國之間超過98%的關稅,鞏固及加強各成員國的優勢產業地位。
- 成員國: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汶萊、墨西哥、智利及秘魯。
- 緣起: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為優先保障國內就業機會宣布退出TPP,日本、加拿大等11國持續推動並於2018年3月完成簽署,改名為CPTPP。 CPTPP已於2018年12月底生效,其中8國已完成批准程序(墨、日、星、紐、加、澳、越、秘),另有3國尚未完成批准(汶、智、馬)。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普萊斯表示,美國並非CPTPP一員,應由現有成員評估是否接納已遞件的潛在新成員。
但他話鋒一轉說:「我們預期,中國非市場化貿易行為、以經濟脅迫其他國家,會在CPTPP成員評估納入新成員時產生影響。同樣地,我們預期,台灣一向是世界貿易組織(WTO)負責任成員、堅定擁抱民主價值,會在CPTPP成員評估是否納入台灣時產生影響。」
中國與台灣分別於16、22日正式申請加入CPTPP,這是美國政府首次就此議題明確表態。
CPTPP前身為2016年2月締約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原本由美國主導,但前總統川普就任後以保護國內勞工等理由退出。日本等剩餘11個成員持續推動TPP,這項多邊貿易協定之後改稱CPTPP,2018年12月底生效。
美國總統拜登1月上任後以投資本國為施政重心,暫時沒有加入CPTPP的打算。
普萊斯說,TPP於2016年締約後世局深刻變化,拜登政府正在檢視CPTPP,評估這項協定與「重建美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議程的一致性。行政團隊希望與國會合作,協調制定促進美國全民利益、支持美國創新、提升國家競爭力的貿易政策。
他表示:「我們的優先要務是投資本國,這會讓我們在國際舞台上更具競爭力,讓美國民眾掌握國際商機,為美國充滿活力、創意及才能的人民強化經濟。」
台灣向紐西蘭遞件正式申請加入CPTPP後,總統蔡英文23日在臉書發文:「這是台灣對外經貿戰略的重要目標!遞件,就代表我們有充足的信心,要跨出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北京當局反對台灣申請加入CPTPP,日本政府則表達歡迎,指出CPTPP允許獨立關稅區加入,循世貿模式「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為名申請的台灣在規定上可以加入。(編輯:徐睿承)11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