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9日電)中國大規模拉閘限電引發熱議,一些輿論指此舉是中國在「下大棋」、「輸出通膨」。中國官媒央視斥相關說法誤導,造成「低級紅」「高級黑」效果,強調限電主因是煤炭緊缺等問題。

新華社則指出,受控電價無法反映煤電企業購煤成本的問題,削弱企業擴大發電量的動機,而湖南近日已有新政策,將購煤成本納入電價調整的考量中。

中國江蘇、浙江和吉林等多個省市近日限電,大量在陸股上市的公司受影響必須停產。突如其來的大規模拉閘引發討論,一些分析認為相關作法和中國的「雙控政策」(控制能源消耗總量、強度),和煤炭供應緊缺等因素有關。

但近期一些評論將限電和中美博弈、金融戰掛鉤,指中國在「下大棋」,限電是「國際大宗商品定價爭奪戰」、「國與國之間的金融戰」,甚至是「對外輸出通脹(通貨膨脹)」。

中國官媒央視網28日發表一篇評論指,相關論調稱中國疫情受控經濟復甦,使大量國際訂單轉至中國,但帶動國際原物料上漲、產能過剩,因此中國提前出手限制產能,防止出口企業「內捲」。

評論直指這些觀點具誤導性,「在亂帶節奏中產生了不小的『低級紅』『高級黑』的效果」。

文章稱,這種說法讓人有「為限產而限電」、「用電緊張純屬人為設限」的誤解,是用反智論調刺激社會情緒,並且和國家「保市場主體」、「扶持實體經濟」的初衷背道而馳。

這篇評論強調,多地限電和全國煤炭緊缺、燃煤成本和基準電價嚴重倒掛,以及聯絡線淨受能力下降等因素影響。

文章解釋,目前中國動力煤、煉焦煤產能明顯收縮,加上煤炭進口量減少,蒙古煤炭通關量低,電煤供給短缺明顯,而這和中國經濟復甦所伴隨的高電量需求明顯不匹配。

另外,也和一些地方緊急限電,沒把握好產業升級節奏、做好平時能源管理工作,和沒跳出「運動式減碳」窠臼有關。

官媒新華社也在一篇報導中提到,在天然氣、煤炭價格高漲下,受控的電價依舊維持不變,造成煤電廠虧損,缺乏擴大發電量的動機,停機檢修的機組明顯增多。

報導引述廣東一家發電企業負責人說,目前每一度火力發電要虧人民幣7至8分錢,機組全開一天則要虧損上百萬元。

陸媒財聯社則報導,湖南省發改委27日印發「關於完善我省燃煤發電交易價格機制的通知」,指要引入燃煤火力發電企業購煤價格作為參數,按一定週期聯動調整燃煤火電交易價格上限浮動機制,合理體現發電和用電成本。(編輯:沈朋達/周慧盈)11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