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爆發限電危機後,據陸媒30日報導,中國核能發電廠已進入滿載運轉模式,拚全力供電。圖為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中新社資料照)中央社  110年9月30日
中國爆發限電危機後,據陸媒30日報導,中國核能發電廠已進入滿載運轉模式,拚全力供電。圖為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中新社資料照)中央社 110年9月30日

(中央社台北30日電)中國爆發限電危機後,核能發電廠已進入滿載運轉模式供電。據陸媒報導,為取代高汙染的火力發電,中國已決定積極發展核電,未來力拼年增6至8部機組,預計核電到2030年占總發電量8%。

中國國家發改委29日發文回應多地「拉閘限電」時表示,「加快推進重要電源電網項目建設」,保障煤電、氣電機組充分出力,「促進清潔能源多發滿發」,多管道提升電力供應能力。

陸媒第一財經今天報導引述前國家核安全局局長、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理事長趙成昆指出,目前,全國51部在運核電機組除了個別的停機大修外,其餘都在滿負荷運行(滿載運轉)。

中國核工業集團與中國廣核集團是中國兩大核電集團,目前管理48部在運核電機組。據報導,中核、中廣核除了個別的停機大修外,也都在滿載運轉。

報導指出,今年1至8月,中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2560小時,比去年同期增加112小時。其中,核電設備平均利用為5219小時,比去年同期增加338小時,兩者遠高於平均水準。

作為對比,同為清潔能源的風電的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只有1500小時,僅比去年同期增加83小時。

趙成昆表示,在火電、光電、風電紛紛受制的極端環境下,「核電為電網的穩定,對付極端外部條件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他說,儘管目前核電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還很低,但在限電中還是能夠頂上去。這次中國多地出現的「電荒」,讓社會再次看到了核電的作用;而在「雙碳」目標下,核電未來肯定是要發揮重大作用的。

中國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副司長史立山27日指出,目前中國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有51部,裝機容量5327萬千瓦;在建核電20部,裝機容量2269萬千瓦。2020年的核電發電量3662億千瓦,占中國總發電量4.9%。

據報導,中國核電占比遠遠低於世界的平均水準。世界核能協會(WNA)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核能總發電量在電力結構約占10%,其中法國高達70.6%,美國則為19.7%。

2021年3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

報導指出,這是近10年來,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及發展核電時首次用「積極」一詞來表述。

趙成昆認為,「積極」意味著在清潔能源多樣化發展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中國將把核電作為一種主要的能源來考慮。

報導稱,從長遠來看,核電是唯一能夠大規模替代火電的基礎能源。相對於火電,核電具有不排放汙染氣體、能源轉換效率高等優勢。相對於水電和風電等能源,核電不受季節和氣候影響,發電高效穩定。

包括趙成昆在內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核電對保障中國能源安全、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的目標,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報導引述前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28日指出,未來,中國每年爭取開工核電機組6至8部左右,爭取到2030年核電發電量占比達到8%左右。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去年6月發布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0)」也預測,「十四五」及中長期,核能在中國清潔能源低碳系統中的定位將更加明確,作用將更加凸顯,核電建設有望按照每年6至8部機組持續穩步推進。(編輯:楊昇儒/張淑伶)1100930

據陸媒30日報導,中國已決定積極發展核電,未來力拚年增6至8部機組,預計核電到2030年占總發電量8%。圖為7月13日,海南昌江採用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的的核電站正式開工。(中新社提供)中央社  110年9月30日
據陸媒30日報導,中國已決定積極發展核電,未來力拚年增6至8部機組,預計核電到2030年占總發電量8%。圖為7月13日,海南昌江採用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的的核電站正式開工。(中新社提供)中央社 110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