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东京残奥会发出强烈讯息引发共鸣
【共同社9月6日电】5日闭幕的东京残奥会受到高度关注,成为了促进对残障人士理解的契机。虽然奥运会从申办阶段起就被指缺乏举办意义,又因新冠疫情受到了强烈批评,但讯息性更强的残奥会则引发了一定的共鸣,也有东京都干部坦言“得救了”。持续扩大路线的国际残奥委会(IPC)彰显了存在感,为进一步提升地位打下基础。
▽深入家庭
“这13天里,一打开电视就是残奥会。在我们的每一天中,残奥运动已成了司空见惯的场景。我觉得国民的心中起了变化。”东京奥组委主席桥本圣子在5日的总结记者会上满意地说。
虽然在紧急事态宣言下,所有比赛场馆原则上都空场办赛,但NHK的播出时长达到540小时,创下了主办国电视台的最长纪录。民间电视台也首次转播了部分比赛,残奥运动深入家庭。有奥组委干部透露,残奥会期间在巴士里看到小孩子央求家人“准备好把硬地滚球录下来”,惊讶地说“小孩子也变得会说这些了呀”。
比赛用假肢和轮椅的技术革新持续,如今已是成绩直逼奥运会纪录的顶级残奥运动员活跃的时代。他们堪称“超人般”的卓越技术和超越残疾与否的“共生”讯息也吸引了人们。另一名奥组委干部指出:“与奥运会相比,批评也少了许多。咬紧牙关坚持办奥运会,也是为了办好残奥会。残奥会正是东京办赛的意义所在。”
▽影响力
2012年伦敦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扩大了残奥会的影响力。IPC主席帕森斯强调:“这是地球上最具引发变革之力的体育盛会。”
残奥会不仅参赛国和地区增加,竞技水平也迅速提升。据IPC透露,东京残奥会上夺得奖牌的国家和地区创纪录地超过85个,即使在非洲贫困国家集中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也首次进行了电视播放等,全球普及度也有提升。
运动员许多是因战争负伤,IPC开发部门“Agitos基金会”为扩大参与面,还致力于帮助纷争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并与开展人道主义活动的非政府组织(NGO)建立了合作关系。本届残奥会有2名阿富汗运动员通过得到国际机构支援等的“全球营救行动”(IPC语)实现赴日,上述背景也是原因之一。
据称,IPC主席帕森斯在残奥村迎接阿富汗运动员时声音哽咽地说:“‘和平盛典’不仅仅是奥运会,也是残奥会的共通主题”。他身边的一位人士则表示:“原本担心因为疫情会与奥运会一样面临逆风,但东京残奥会在多样性与和谐理念之上还加入了‘和平盛典’的要素,办赛意义变得更为明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