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30T03:22:17Z

路透北京9月29日 - 限电限产、“零容忍”抗疫、房地产高压调控等,都意味着中国下半年经济运行压力有增无减。8月宏观经济表现已经逊预期,9月又遭遇电力紧张冲击,这不禁让市场揣测,中国宏观政策重心何时会由目前的强监管转向稳增长?

资料图片:2020年8月,北京,行人骑车经过中央商务区。REUTERS/Thomas Peter

有分析人士认为最重要是看失业率还有GDP指标,目前失业率相对稳定,或许是决策层保持“定力”的支撑,但倘若三季度GDP环比增速转负,应能引起决策层足够重视,政策重心可能转变;亦有分析师认为压力尚可承受,政策转向或待年底。

不过,即便政策重心向稳增长偏移,市场也不能期望中国会大幅放松宏观政策,预计依然是加大对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托底中小企业避免出现大面积失业,以及加快债券发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至于强监管不会有明显退坡,但有望调整步调,房地产调控则不会明显放松。

“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失业率,GDP当然也是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失业率相对稳定,但突然地限电限产,导致三季度GDP环比负增长的可能性在加大,”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丁爽称,“倘若三季度环比真的为负,应该能够引起决策层足够的重视,政策重心可能会转变。”

他指出,尽管决策层对经济放缓的容忍度确实在提高,但还是要搞好两年宏观政策的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倘若下半年经济下行太快,季度增长就可能滑出合理区间。

“不过即便宏观政策重心转移,应对措施应该不是大幅放松宏观政策。当前的宏观政策并不紧,宏观政策已经很supportive(具支持性)了,”丁爽称,“造成经济减速的是疫情和强监管。所以控制疫情并提供定向支持,加上调整监管措施的步调,似乎更加可能。”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也表示,宏观政策即便偏向稳增长也就是加快财政支出、发债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等;而且现在其实一直在对中小企业托底,防止发生大面积的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导致就业出现严重下滑。

“三季度环比有可能在零下方的,不会感到意外。今年财政后置、没有及时发力,二季度经济就已经显露疲态,三季度开启了新的下行周期,疫情后的强势复苏基本结束了,”他称。

再过不到三周时间,也就是10月18日中国将公布三季度GDP数据,随后10月底将召开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将是观察中国宏观政策走向的一个重要节点。11月则将迎来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12月中旬还有为明年经济工作定调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麦格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指出,鉴于在疫情散发、地产放缓和缺电等影响下中国经济数据可能非常令人失望,预计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会有更多边际宽松信号。

“12月会议更加重要,预计会设定5%为明年经济增长的底线目标。明年秋天中共二十大召开需要稳定,而且实现2035年GDP翻一番目标也需要2021-2035年期间平均经济增速在4.7%,”他称。

**中国“定力”**

中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2.7%。但进入三季度,7月下旬开始国内新冠疫情多点散发,“零容忍”抗疫政策重创服务业和消费,8月宏观数据除出口意外亮丽外,工业、投资和消费均逊预期。

而9月骤然而至的限电限产毫无疑问将打击工业产出,债务缠身的恒大集团事件亦引发对地产活动放缓的担忧。

尽管经济下行迹象越来越多,但中国政府似乎很有定力。地产企业依然面临“三道红线”约束,能源密集型企业面临限电,“零容忍”抗疫也一如既往。

“高层目前确实不是太在意或者太紧张增速,真的是跨周期调节、要看长远。中国确实需要调结构,不能一有压力就回到高碳等老路上去,硬着头皮也要往前冲,要创新要发展制造业,”王军称。

他认为,房地产调控应该不会明显放松,还是要促使资金向科技创新倾斜,而且有助于制造业环境的改善,制造业应该在未来对增长是个加分项。

中国官媒--经济日报周三发表评论文章称,不能因为个别房企和个别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一些新情况,就轻言放松调控;“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主基调不应也不会改变。

保银资本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政策的调整只是时间问题,一直没有放宽是因为经济面压力还没有足够大,尤其失业率一直相对稳定,出口增速也持续亮眼,政府可能认为压力可以承受,可以等到年底再放宽政策。

今年毫无疑问是中国的“监管大年”,针对平台企业、数据安全、教培行业等的细化监管政策频频出台,一道道令牌给资本大肆扩张捆上了枷锁。

“决策者可能抓住年内剩余时间的窗口继续对相关行业进行规范,”胡伟俊称,相关限制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是决策者愿意承受的代价”。

他并认为,明年政策重心可能重回稳增长,信贷增速有望加快,有助于缓解房地产压力,并稳住经济放缓势头。

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今年以来“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就业形势稳定”,但“近期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也面临疫情散发、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挑战”;央行三季度例会则提出“要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边际变化的研判分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