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借碳中和东风 中国造车新势力抢滩欧洲电动车市场
路透慕尼黑/北京9月30日 - 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正在抢滩欧洲,希望在传统汽车巨头尚未做好准备之际分得欧洲市场的一块蛋糕,此时欧洲大陆的碳中和行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蔚来汽车便是其中的挑战者之一。这家之前在欧洲几乎从未耳闻的公司周四在奥斯陆推出其ES8电动SUV,这是蔚来汽车首次在中国之外的市场发力。该公司目前市值约为570亿美元。
其他许多欧洲人不熟悉的中国品牌也已经开始,或者打算在欧洲销售电动汽车,其中包括爱驰汽车(Aiways)、比亚迪的唐、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MG)、东风旗下的岚图(VOYAH),还有长城汽车的欧拉(ORA)。
然而,以往的经验表明,要进军由许多知名汽车品牌占据、竞争激烈而拥挤的欧洲市场,对于中国汽车生产商来说并不容易。他们不但曾在战略上失策,还必须应对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产品的刻板印象,即廉价的大规模生产在质量上无法竞争。
实际上,蔚来汽车的CEO李斌告诉路透,他预计在一个“很难取得成功的”成熟市场,成功的道路很漫长。
李斌说,中国汽车企业可能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在欧洲“站稳脚跟”。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小鹏汽车的CEO何小鹏也持同样看法。他告诉路透,公司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在欧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些造车新势力认为,他们握有一个机会窗口,最终能打开这个利润丰厚的市场。在这些公司中,许多家只生产过电动汽车。
尽管欧盟电动车销量去年增长一倍多,今年上半年也增长了130%,但传统汽车制造商仍处于逐步向电动车转型的过程中,尚未推出大量车型满足市场需求。
“内燃机汽车市场上,每家大型车企都有完整的产品系列,与之相比,(电动车)市场还不是那么饱和,”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爱驰(Aiways)的海外业务主管Alexander Klose表示。
“这就是我们认为有机会的地方,”他开着一辆U5在慕尼黑兜风时说。爱驰U5是一款跨界SUV,在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法国销售。
U5在德国的起价为3万欧元(3.5万美元),低于新车平均价格和大多数本地电动车价格,这还不包括9,000欧元的电动车补贴。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U5只有四种颜色和两种配置。
**“德国人买德国车?”**
中国汽车制造商加快进军欧洲的步伐,并正在尝试各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像宝马和特斯拉等西方顶级汽车制造商目前都在技术大国中国生产汽车,这一新现实可能弱化人们对中国工艺质量低劣的陈旧看法--不过要想完全改变还很难。
Antje lever是一名教师,住在靠近荷兰边境的德国西部。她和丈夫有一辆雪佛兰奥兰多柴油车,但还想有一辆更环保的。他们去年购买了一辆爱驰U5,之前他们做了大量功课,并不理会那些批评他们不买本地汽车的声音,他们喜欢这款车的操控和低行驶成本。
她说,别人曾告诉她:“你不可以买中国车,那都是便宜的塑料车,而且这样做就是不支持德国就业。”但她认为,在汽车行业全球化的环境里情况已然不再如此,你可以在中国制造的汽车中找到德国产的汽车零部件,反之亦然。
“德国人买德国车,所以买一辆中国车你需要有点勇气,”47岁的她补充说,“有时候,你必须对新事物持开放态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