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能耗双控打压中国官方制造业PMI跌破50 政策应在多目标中寻求平衡
路透北京9月30日 - 能耗双控、限电限产的“锤”终于落下,中国9月官方制造业PMI刷新19个月低点,且为19个月以来首次跌至萎缩区域。供需两端放缓同时,价格指数持续抬升,中国经济“类滞胀”风险加深。
局部疫情、原材料短缺、限电限产持续影响中国经济,房地产活动放缓也是一大风险,中国制造业PMI整体恐难改变偏弱趋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甚至有分析师担忧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破4”。
分析人士预计,下一阶段稳增长在政策中的权重有望上升,建议政策面应多措并举扩内需,做好大宗商品稳价保供、保持供应链稳定,努力在疫情防控、能耗双控和经济发展等多目标中寻找平衡点。
“全面回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面由扩张进入收缩,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非典型滞胀’时期,”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称。
他并解释称,就是一方面有明显的增速放缓迹象,但还是正增长;同时也有明显的物价上涨发生,不过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材料和工业品领域,因此是“非典型滞胀”。
“疲弱PMI向政府亮起了警示灯。倘若政府政策没有变化,四季度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放缓步伐还可能加快,”保银资本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也称。
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周四联合公布,宏观经济先行指标--9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9.6,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50.1,刷新去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凸显疫情散发和能耗双控等带来的冲击。
从分项指数来看,供需两端放缓,9月生产指数降至49.5,亦为去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也是19个月以来首次跌入萎缩区域;需求呈现较为明显的回落迹象,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处在50下方,环比连降四个月至49.3,新出口订单连降五个月至46.2。
与此同时,价格指数双双上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3.5和56.4,高于上月2.2和3.0个百分点,均创下四个月高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文韬称,PMI放缓内在影响因素主要是国内外需求增速趋势性放缓,企业生产动力减弱,外在影响因素一是能耗双控政策的实施,部分地区耗能较高的基础原材料企业生产经营有所下降。
据他介绍,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连续四个月超过36%,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比重超过62%。
由于调查样本侧重点不同,中国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通常会出现背离。今日同时发布的财新9月中国制造业PMI微幅反弹至50,不过回升力度有限。
其中,新订单指数在内需带动下回升至扩张区域,但产出指数连续两个月处在50下方;价格方面,投入价格指数创四个月高点,产出价格指数为三个月最高。
**政策需努力在多目标中寻找平衡**
中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2.7%。但进入三季度,7月下旬开始国内新冠疫情多点散发,“零容忍”抗疫政策重创服务业和消费,8月宏观数据除出口意外亮丽外,工业、投资和消费均逊预期。9月突如其来的限电限产给三季度增速投下阴影。
中泰金融国际研究部高级副总裁纪春华认为,未来随着政府积极解决煤炭供应问题及协调市场化电价,限电问题或有所缓解,但整体不会改变PMI偏弱的趋势,“三季度经济增速在5.5%左右,四季度可能在5%以下了。”
王军则预计,“三季度增速破5%,四季度可能会破4%,明年需要保5%。”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和王军看法一致,他预计经济探底大概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
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调查结果显示,小型企业中反映原材料成本高、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的比重均超过四成,部分小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多重困难。
文韬建议,应注意针对当前问题做好跨周期调节,多措并举扩需求,进一步充实经济发展动力;做好大宗商品稳价保供,保持供应链稳定,促进大宗商品价格回落,降低企业成本。
“未来数月政策重点应围绕完善疫情防控和缓解供给侧压力,在促进就业、维持原材料价格稳定、保障供给平稳有序、能耗双控达标等多目标中寻找平衡点,”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称。
短短几天“电力紧张”已取代“恒大”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国家发改委昨日最新表态将努力保供,并“严禁拉闸限电”。
不过官媒--经济日报今日刊文预计,冬季结构性缺电可能还会在更大范围出现。
张智威表示,经济的主要风险在于房地产,央行昨日座谈会旨在防止恒大事件外溢到整个地产业,眼下最大的问题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现在能否变得更具支持性,还是说要一直等到年底政策重心才会偏移。
**非制造业PMI如期回升**
国家统计局今日并公布,9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2,高于上月5.7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
“至少没有到很悲观的状况,主要是限电限产的影响,制造业下滑是预期之内的,非制造业也起来了,”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称。
他认为,经济寻底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不过底部应该快出现了。
具体来看,9月服务业恢复明显,商务活动指数为52.4,高于上月7.2个百分点,上月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大幅回升至50以上,业务总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是带动非制造业回升的主要动力。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57.5,低于上月3个百分点。
“从供需对比看,需求恢复力度相对较弱,新订单指数仍在50以下,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超过四成,”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称。
他认为,继续释放内需潜力,夯实经济增长基础是四季度经济运行稳定的关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