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2021 - 22:44

本台RFI法文网2021年9月3日周五报导说,突尼斯的考古遗产受到非法盗掘者的威胁。在贫困的农村,他们人数众多,期待能有一夜暴富的发现。

一名寻宝人接受现场采访

据本台RFI通讯员马蒂亚斯(Matthias Raynal)发自坚杜拜(Jendouba)的消息,夜幕降临后,Balta村周围的山丘上升起点点光亮。纳比勒(Nabil)一只手拿着电筒,另一只手拿着铲子。他在采访中解释说,能出售的是黄金和钻石,有能多人在黑市上收购,有中介。

民间寻宝方法具有破坏性

纳比勒(Nabil)寻宝已有15年之久。为了知道在那里开挖,他是根据过去留下的痕迹,他认为,是古时当地的居民。他展示了岩石上的一个雕刻。这是一只眼睛的图案,下方有水。纳比勒(Nabil)表示,有人说,水滴的流向引往藏宝地。这些裂缝不是天然的,必须沿着追踪。

Image RFI Archive - Tunisie
Un chercheur de trésors sur un site archéologique de la région de Zaghouan (centre de la Tunisie). © RFI/Matthias Raynal

这种办法是秘传的,对考古遗址造成的破坏显而易见。他说,小雕像意味着很多问题,太危险了。要不藏起来,要不砸掉,别无其它选择。

这里是突尼斯贫困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发财的幻想让寻宝人痴迷。

保护遗产必须领先寻宝人

当局有时会走在寻宝人前面。莫赫丁(Moheddine)是突尼斯国家遗产研究所里一名从事考古研究的学者。在布萨利姆(Bou Salem)小墓区的坟地之间,他在重走去年11月的相同路线时,发现了一处宝藏。一个罐子里存放了2700多枚铜币。莫赫丁(Moheddine)接受采访说,这要不是当地一名富人的个人墓地,要不就是一位农民的私藏。因为在四世纪下半叶,当时有很多威胁。

通过市政府和国民警卫队,考古人员得以迅速介入,拯救突尼斯历史的这一页。莫赫丁(Moheddine)承认,非法挖掘几乎每天都有,为保护主要遗址做了不少努力。但在偏远内地和农村,不可能到处都部署警卫。

Image RFI Archive - Bardo - Tunis
Image RFI Archive / vue de l’intérieur du Musée national du Bardo, à Tunis, en Tunisie, en mars 2020. © Fethi BELAID - AFP / Image RFI Archive

尽管缺乏资源,还不时有人被捕。但这是一个永无终止的问题,一名非法盗掘者最后会被另一人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