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6日電)據分析,北京當局近年改變其民族政策,一些自治區主席不一定是「純本地人」,目的是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淡化民族差異,防範和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

星島日報今天刊登分析文章指出,大陸的民族區域自治法律規定,內蒙古、寧夏、廣西、新疆、西藏等五大自治區,政府主席必須由當地的自治主體民族即蒙、回、壯、維、藏族人士擔任。

但大陸網上昨天有消息傳出,西藏主席齊紮拉告別拉薩,轉赴北京任職,外傳其空缺將由中共西藏黨委副書記、拉薩市委書記嚴金海擔任。

文章表示,齊紮拉現年63歲,在西藏黨代會前夕卸任也屬正常;他並非西藏人,是雲南香格里拉的藏族,但皮膚黝黑,一看就是藏人,而且由雲南轉赴西藏已經11年。

59歲的嚴金海則是青海藏族,中共中央候補委員,畢業於青海民族學院漢語系,相貌氣質與漢人無異,應該不是「純藏」,大概父母有一方是漢族。

文章表示,他長期在青海工作,曾任玉樹州委書記、副省長,去年進藏已被視為備位。

文章指出,今年8月,籍貫遼寧的王莉霞成為內蒙古史上第一位「外省籍主席」;王莉霞雖然也是蒙族,但與嚴金海一樣,並非「純蒙」,而且在內蒙工作只有5年。

據指出,近期黑龍江省委常委張雨浦也被調任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兼銀川市委書記,「卡位主席換屆」。

對於西藏及內蒙等自治區主席的新人選,文章表示,8月底召開的北京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防範化解民族領域風險隱患,最大的變化就是淡化民族差異。

而因應「共同體」新政,破除民族地區幹部本土勢力,借助跨省調動來增強流動性,也是應有之義。

但文章表示,廣西、新疆難以找到外省籍的壯族、維族主席。(編輯:沈朋達)11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