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5T01:35:07.218Z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周一(10月4日)对中美贸易发表政策演说,指中国未履行去年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内容,且称长期以来,中国不遵守全球贸易规范的做法削弱了美国人和世界各地其他人的经济繁荣。

戴琪在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就拜登对华贸易政策发表演说时指出,未来几天将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举行会议,以「坦诚对话」讨论中国未能信守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问题。

戴琪透露,与刘鹤的谈话侧重於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包括对美国产品的采购承诺等。她指出,将继续对中国以「国家为中心和非市场的贸易做法表示严重关切」,这些做法在第一阶段协议中并未获得解决。 

她说:「在我们努力执行第一阶段的条款时,我们将向中国政府提出这些更广泛的政策关切。 并强调,「最重要的是必须全力捍卫我们的经济利益,这意味着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我们免受多年来通过不公平竞争造成的一波又一波的损害。

戴琪一方面强调对话沟通的目标「不是要激化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关系」,另一方面也坚持,「美国会准备好部署所有工具并探索开发新的方式,包括与其他经济体和国家的合作」。并指出,美国政府决定维持对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促使北京履行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采购承诺。

根据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贸易专家鲍恩(Chad Bown)对美中贸易数据的追踪,到目前为止中国今年对美国的采购目标仅完成了62%。

特朗普时代的贸易协议有助于化解对两国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的贸易战,该协议还要求中国改善对一些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允许美国生物技术和金融服务公司准入。

与此同时,戴琪还表示,要发动「具针对性的关税排除程序」,以免除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价值3700亿美元的产品施加的关税,这项惩罚性关税是为了报复中国被视为不公平的贸易做法,但受到许多公司的批评。

戴琪指出,这能为美国工业提供一定程度的救济,未来也可能会有更多的免征程序,「这些关税并未有任何战略利益,还增加美方成本」。

相关图集:中美关系中的摩擦点

香港民主自由进一步遭挤压:中国人大3月11日通过改革香港选举制度的决议后,美国发出尖锐批评。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 (Ned Price) 称这些改变是「对香港的自治丶自由和民主进程的直接攻击」。2020年6月香港国安法生效后,美国已采取取消香港特殊贸易待遇等措施。
制裁中港高官:2021年3月美中阿拉斯加会晤前夕,华盛顿宣布对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内的24名中国内地及香港高官进行制裁,禁止金融机构与其发生业务往来。2020年8月,特朗普政府就已宣布制裁包括林郑月娥在内的10余名中港官员。12月,美政府再宣布制裁14名中国高官。
指控中国对新疆维吾尔人“种族灭绝”: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特朗普卸任前一天,公开称中国迫害维吾尔人的作法已犯下「种族灭绝与反人类罪」。拜登的国务卿人选布林肯同意蓬佩奥的说法,强调上任後会延续相关政策。中国则否认指控,称之为“极端反华势力”的“世纪谎言”。
美国制裁涉疆中国高官:2020年7月,美国政府以涉及「重大人权侵犯」为由,制裁政治局委员、新疆党委书记陈全国等4名涉疆中国政府官员,是美国有史以来制裁过最高阶的中国官员。他们被冻结资产及禁止入境美国。中方随即「对等」制裁包括联邦参议员克鲁兹、卢比奥在内的4名美国政治人物,以及美国“国会-行政部门中国委员会”。
涉疆企业被制裁:2020年7月,美国将涉嫌侵犯新疆人权的11家中国公司列入黑名单。这些公司未经美国政府批准,不能从美国公司购买零部件。名单包括纺织业、发饰业、信息科技与基因分析公司。
南海、东海:3月1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日本欲日方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中国在南中国海水域的非法诉求和非法行动”,还对北京修法允许海监船在东中国海争议岛礁周边开火表示担忧。2021年2月初,美军两艘航空母舰在南中国海进行了演习。此前一艘美国军舰穿越了台湾海峡,引起中国方面抗议。
台海安全:2021年1月下旬,中国连续两天派遣十余架军机进入台湾空域。美国新任国务卿布林肯要求中国停止运用军事、政治、经济手段向台湾施压,并呼吁中方与台湾民选代表开展"有意义的"对话。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强调,美方将继续帮助台湾获取足够的自卫能力。
华为与科技战:2021年3月12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认定华为、中兴等五家中企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有报道称拜登政府将强化对华为的出口管制。此前特朗普政府曾积极游说各国封杀华为参与5G建设。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国都已决定直接禁止或间接排斥使用华为的5G设备。
贸易、人员交流:中美阿拉斯加高层会晤前,《华尔街日报》报道,中方希望拜登政府扭转特朗普任内出台的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政策,包括限制美国对华为、中芯国际等中国企业的出口;对共产党员丶中国学生和国家媒体记者的签证限制;以及关闭中国驻休斯敦领事馆的决定。如果这些限制被取消或放松,中国将考虑取消自己的反制措施。

戴琪的谈话受到了美国贸易团体的支持,并称这为美国公司扩大贸易机会,但他们也批评有关结束对美国商品征收的关税缺乏明确方向,因为这些关税已重击美国公司和消费者。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发言人巴里(Doug Barry)说:「我们担心的是这些关税将永久存在,它将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该委员会代表200家在中国做生意的公司发言。

「中国可能根本不会改变」

在寻求与中国展开新的对话同时,戴琪也指出,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第一阶段的协议,中国在过去20年里都未能履行其贸易和改革承诺,并越来越清楚的显现出中国政府没有计划解决美国所关切的问题。

拜登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周日(3日)向路透社说:「我们意识到,中国可能根本不会改变,我们必须有一个应对中国现状的战略,而不是我们可能希望的那样。」

当被问及与中国「脱钩」问题时,戴琪说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停止彼此之间的贸易是不现实的。她指出,美国将努力在不同的基础上与中国「重新连接」,而不是「脱钩」。

(综合报导)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