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8T04:45:22.258Z
中国国家网信办10月20日公布最新版《网路新闻讯息稿源单位名单》,要求网路新闻讯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新闻讯息时必须依据最新版名单执行,而被各界视为中国最具独立性财经类媒体之一的财新网却未被纳入这份名单。

(德国之声中文网) 过去几周,中国政府公布了一连串被视为巩固对媒体控制的计画。10月初,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新增的禁止准入事项提到「禁止违规开展新闻传媒相关业务」,明文禁止非公有资本从事新闻采编播发业务丶投资设立和经营新闻机构丶以及经营新闻机构的版面丶频率丶频道丶 栏目丶公众账号。

约两周后,中国国家网信办10月20日公布最新版《网路新闻讯息稿源单位名单》,要求网路新闻讯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新闻讯息时必须依据最新版名单执行,而被各界视为中国最具独立性财经类媒体之一的财新网却未被纳入这份名单,引起各界担忧这是否代表财新已成为中国政府打击新闻自由行动中的最新目标。

虽然部分人士将中国政府此举视为对新闻自由的一大打击,但也有专家认为中国政府将财新从该名单中移除,对财新日常营运的影响是有限的。香港大学「中国媒体研究计划」研究员班志远(David Bandurski)在该计画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财新网的许多内容都被付费墙挡住,这代表财新本来就要防止其内容在未经其许可的情况下被转载。

人权观察的中国研究员王亚秋也认为,目前很难确定财新网被排除在名单之外对其营运会带来什麽样的实际影响,因为该媒体已经在努力防止其内容被轻易转载。然而,她认为此举仍然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媒体打压的严重性。 班志远也说,将财新网排除在名单之外,表明「中国共产党继续巩固对中国新闻和信息的上游和下游传播的控制。」

人权观察的中国研究员王亚秋指出,目前很难确定财新网被排除在名单之外对其营运会带来什麽样的实际影响,因为该媒体已经在努力防止其内容被轻易转载。然而,她认为此举仍然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媒体打压的严重性。 

财新创办人胡舒立。

她对德国之声说:「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政府对媒体的控制越来越强,这将逐渐消除理性的声音,互联网上,留下的不是政令宣导就是充满民族主义的情绪。」 

王亚秋强调,中国加强对媒体环境的控制可能带来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有限。她说:「外部世界目前更依赖在网上看到的东西来进行对中国的报导,而不是依据他们的个人经历或人际交往。网上信息可能是片面的,或者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的真实声音。」

「一个没有新闻和问责制的社会」

中国媒体环境的这个发展也让人担心。部分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政府正消除任何与官方说法相左的讯息。无国界记者组织的东亚办事处代表艾玮昂说,财新网被排除在名单外,表明媒体报道的空间越来越缩紧。 

他告诉德国之声:「很快,中国的任何媒体都不可能报道与官方说法不同的内容。在中国的外国记者,越来越难获得任何被政府认为敏感议题的消息。」 

此外,艾玮昂认为,中国政府禁止私人资本投资媒体机构的建议,将使媒体机构的经营权变成只属于中国政府的「特权」。他说:「当私营媒体不能进行报导时,这是个令人担忧的发展。中国政府正在建立一个没有媒体和问责制的社会。」  

即使中国政府正试图加强对媒体的控制,艾玮昂认为,中国人对独立信息仍有巨大需求。他表示:「中国公众对於独立信息仍有一个巨大的需求,因为中国公众就像每个国家的公众一样,他们想知道周遭发生的事实。」  

艾玮昂也指出,在中国仍有一些记者试图关注侵犯人权和腐败等敏感话题,他认为进行这些报道的风险对他们来说也变得更高。

他向德国之声表示:「在中国有122名记者或新闻自由捍卫者被政府关押。这还没有包含被恐吓或不得不遵守政府公告的数十万名记者。他们发表报导的空间越来越小。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禁止他们报导某些主题,也包含禁止他们向普通人转发信息。」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