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10月18日电】日本东京大学正开展一项研究,将布有细微针头的贴片贴在手臂上,吸取体液后通过传感器测量抗体量。该研究旨在为应对新冠疫情出力。方法类似于蚊子吸取人类血液,原本是为测量糖尿病“后备军”的血糖值而开发的。研究团队力争经小鼠试验及临床试验后,投入实际运用。

开展该研究的是东大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金范埈(53岁)的团队。贴片被称为“微型针”,通过把针尖直径50微米(1毫米的二十分之一)以下、长1毫米以下的细微针头排列在贴片上加工而成。将其贴在手臂上,像海绵一样开孔的针头会从皮肤下吸取“细胞间质液”。

间质液达到贴片另一侧的传感器后,就能测出抗体量。与用注射器采血不同,该方法不会造成疼痛,且就算不是医务人员也能使用。针头使用与手术缝合“可溶线”一样的安全成分制成,会在体内分解。

抗体检测旨在测量接种新冠疫苗或感染后产生的抗体量。不仅有助于判断自身的感染风险,还有望运用于行政的集体调查。

在美容行业,微型针已作为给皮肤注射玻尿酸的化妆品得以商品化。金范埈的团队此前开展的是血糖值的测定研究,新冠疫情发生后也开始同步开展抗体检测研究。未来还考虑应用于疫苗等医药品使用领域。

金范埈1993年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1998年在东大研究生院博士毕业后,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等,2014年起担任东大教授。他表示:“微型针若能在医疗领域投入实用将具世界级影响。希望尽快在日本率先实用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