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9T06:06:20Z

路透香港10月19日 -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周二发表报告称,随着美国货币政策回到正轨,美中10年期国债息差收窄,中国国债的相对吸引力暂时略有下降,但这不会阻止外资未来继续涌入中国。

不过,报告亦指出,由于外国投资者不太可能将更多资金配置到风险较高的债券上,这将会影响最终外资份额的上限。

报告形容外资配置中国债券“并非一场短跑,而更像是马拉松”,自与香港开放债券通到被纳入全球指数,中国在岸债券市场愈来愈受到外国投资者欢迎。特别是在中国加快金融开放的步伐后,外资持有债券比例从2017年7月的1.4%上升至今年8月的3.4%,资本流入约2.9万亿人民币。不过,近期在岸债券市场资本流入出现放缓,外资持有债券比例变动趋于稳定。

报告称,从在岸债券市场的构成来看,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政策性银行是最大发行人,分别占债券余额的26%、19%和17%。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是最大投资者,其次是个人投资者,投资管道主要是通过理财产品。

实际上,外国投资者只占中国在岸债券市场的很小一部分,并且外资资产配置的58%集中于国债、28%为政策性银行债券。从总体上看,这两种债券占整个市场比例仅36%。

此外,外资在中国最安全的资产类型(即国债)中所占额已从2017年7月的4.3%飙升至今年9月的10.6%,这显示出外资对无风险资产的强烈偏好。随着美国货币政策回到正轨,美中10年期国债息差从250基点收窄至130基点,中国国债的相对吸引力暂时略有下降。

报告认为,这些因素不会阻止外资在未来继续涌入中国,因从总体上看外资比例仍然很小。但经济增长放缓、信贷风险上升以及监管收紧等不利因素意味着,外国投资者不太可能将更多资金配置到风险较高的债券上。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缺乏了解可能会是其扩大在岸份额的障碍,但房地产开发商的违约事件表明,离岸债券可能也并非安全的选择,哪怕收益率较高。

法国外贸银行认为,中国债券市场在吸引外资流入方面仍然具有很大潜力。以韩国和日本的外资占比为例(分别为14.6%和13.2%),若中国能达到相近的水准,则意味着至少7,3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流入,并且达到这个比例对中国来说并非天方夜谭。但这过程可能像是马拉松,因为可能受到全球金融状况和地缘政治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对风险较高的在岸债券缺乏兴趣,这将会影响最终外资份额的上限,并且也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众多障碍之一。

综合中债登和上海清算所数据显示,境外机构9月在中国银行间债市总增量为695亿元,较上月总增量84亿元大增逾七倍,创下今年2月以来新高,显示外资机构对中国债券热情升温。

根据路透对中债登和上清所数据测算,当月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占总量比小幅升至3.50%;其中境外机构9月末在上清所持有债券余额为3,508亿元,加上在中债登托管的34,941亿元债券存量,在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债券持有总额达到38,449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