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T07:15:41Z

路透上海10月29日 - 面对10月末缴税和地方债集中发行两股大潮碰头,中国央行月末对冲既“快”又“猛”,公开市场单周净投放猛增至6,800亿元人民币,创逾21个月新高。这再次表明央行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言出必行,在11月迎来MLF(中期借贷便利)巨量到期前,市场再获“定心丸”。

资料图片:2018年9月,北京,中国央行总部。REUTERS/Jason Lee

分析人士并指出,未来两个月除公开市场到期规模巨大外,11月地方债供给规模仍在高峰,在降准概率下降后,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依旧将是对冲主力工具。而在稳增长方面,货币政策还会聚焦于结构性支持,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何时落地仍是焦点。

“逆回购操作主要对冲短期资金面干扰因素。央行政策更多还是通过结构性工具,降准应对目前复杂宏观经济环境,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称。

他认为,目前看,尽管经济有压力,但整体运行在合理区间;货币信贷环境整体适度增长与名义GDP匹配,值得关注的是全球通胀压力上升、通胀预期在升温,国内也需要保持足够警惕。四季度多空因素交织,但整体并不悲观;央行应对短期流动性工具丰富,自主性强。

中国央行周五公告,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今日开展2,000亿元人民币七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续持平于2.20%,自周一逆回购进一步加量至2,000亿后已持续五日;今日继续净投放1,000亿元,与上日持平,单周净投放规模则达6,800亿元,创2020年1月中旬以来新高。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固收团队最新报告指出,央行月末加大对冲力度,缴税、供给压力都被足量的“放水”对冲,极大程度上稳定了市场信心。然而,这在本质上并不具有方向性解读的意义;在降准后8-9月份,央行都是贯彻了月末加大投放力度,次月初回笼的策略。

金融市场资深研究员郑葵方谈到,央行对降准工具的使用会更为谨慎。因为物价方面,9月PPI同比涨幅创历史新高,而近期蔬菜价格超预期快速上涨,显示了PPI对CPI的传导作用正在日益显现,预计10月CPI同比涨幅将较9月明显抬升,后续货币政策的总量放松将趋于谨慎。

她认为,后续的降准空间有限,以及解决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需要结构性的政策发挥作用,预计央行还将对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行结构性宽松政策予以定向支持,也会释放部分流动性,增加资金供给。

银行间市场周五资金面整体偏松,只是隔夜品种今日可跨月致需求增多,隔夜回购加权利率上行20个基点(bp);七天和14天利率则变动不大。交易员称,月末最后一个交易日,鉴于税期走款仍在进行,且地方债发行缴款需求不减,央行公开市场继续大额投放逆回购对冲,呵护流动性整体平稳有序,资金面情绪维持偏暖。

据路透统计,本周逆回购到期规模为3,200亿元,前两日各为100亿,周三至周五单日均为千亿元。此外周三(27日)有700亿元中央国库现金定期存款到期,不过当日央行和财政部进行了700亿元两个月(63天)期现金定存招标予以等量对冲。

央行公开市场上周三结束此前连九日百亿逆回购操作,逆回购放量至千亿,随后连续三日维持这一规模,单周净投放2,600亿元。

本周央行资金投放及回笼各项明细(单位:亿元人民币)

到期量 操作量

逆回购(周一) 100 2,000

(周二) 100 2,000

(周三) 1,000 2,000

(周四) 1,000 2,000

(周五) 1,000 2,000

净投放 6,800

**11月MLF到期量巨大,对冲压力不减**

四季度流动性面临的压力可能是全年最大的,10月末刚刚度过一波考验,11月又一轮新的考验就将来到,除了地方债的持续供给,MLF到期也将迎来年内最高峰。

郑葵方称,11月的政府债券发行仍在高峰,此外11月和12月MLF到期规模接近2万亿。而央行更偏好用逆回购工具去满足市场短期资金需求,这与央行官员此前说法一致。预计后续央行可能综合运用逆回购、MLF、再贷款和SLF等工具,使流动性保持稳中偏松。

中国10月地方债发行步伐较上月加快,10月地方债发行规模约8,689亿元人民币,较9月规模增加逾千亿元,并创年内第三高,仅次于8月和5月。

中国今年财政“后置”,专项债发行进度一直缓慢。财政部上周五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对地方的指导,继续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大对重点项目支持力度,2021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尽量在11月底前发行完毕。

上海一银行交易员谈到,本周投放的万亿逆回购将于下周到期,如果央行延续此前两个月跨月后即回归百亿逆回购的操作模式,下周资金面可能面临些许扰动,但月初应该也不至于出现明显异动。“月末不紧,月初也不要太松,资金的波动更平缓,其实也是央行的希望看到的。”

央行公开市场下周将有1万亿元逆回购到期。此外11月共有1万亿元MLF到期,首笔在11月16日,规模8,000亿元,另一笔到期日在月末,规模2,000亿元。另外,12月有9,500亿元MLF到期,压力亦不小。

中信证券指出,对于11月而言,虽然财政支出会带来一些利好,但月中时点较大的政府债缴款压力是银行间资金面的一大隐忧,在降准落地概率下降的大背景下,央行OMO(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微操”将是资金价格走势的主要决定因素。

该券商并认为,如果央行碳减排相关的货币政策工具额度落地较快、额度较大,将为11月流动性带来利好,与此同时央行公开市场的续做压力将会有所减轻,资金面波动程度可能也会有所减小。往后看,央行仍将通过“言行一致”的货币政策框架来确保“流动性供求保持基本平衡”,11月资金利率或将维持平稳。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上周表示,统筹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稳健的银行体系离不开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保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利差水平处于合理区间,有利于促进银行体系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增长服务,也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

他并称,央行一直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相关工作,正在研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完)

(审校 林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