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贝尔文学奖会是西方以外的人得奖吗?
据中央社今天报道称,继中国作家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这顶桂冠近10年都落在西方人头上,全球都关注他们如何实现多元性承诺。瑞典学院(Swedish Academy)于2018年卷入性骚扰丑闻,导致那年诺贝尔文学奖延后颁发,之后也不断因男性和以欧洲为中心的作家较获青睐而饱受抨击。
瑞典学院两年前承诺采行新标准,要让诺贝尔文学奖的触角更广、更重视性别平等。在那之后,有两名女性获奖,分别是2018年的波兰小说家奥尔嘉.朵卡萩(Olga Tokarczuk)和2020年的美国诗人葛绿珂(Louise Gluck)。
但2019年得主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就引发争议。他支持塞尔维亚的立场扩及塞尔维亚前总统米洛塞维奇(Slobodan Milosevic),这名卸任领袖曾因涉及种族灭绝而受审,逝于2006年。
此外,瑞典学院承诺给予不同地域的作家更多关注,目前也未实现。上一名来自欧美以外的得奖者是中国的莫言,已经是9年前的事。
瑞典大报“每日新闻”(Dagens Nyheter)上周末问道:“是诺贝尔文学奖该清醒清醒的时候了?”外界很难理解瑞典学院的喜好。过去50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和讨论过程一直是在保密中进行;但这阻止不了文坛热烈猜测谁会是下一名得主。
据瑞典诺斯德出版社(Norstedts)文学总监巴文杰(Hakan Bravinger)告诉法新社:“他们意识到自己必须非常低调,非常保密,因为这会让这座奖更神祕,更令人兴奋。”巴文杰个人今年最看好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爱特伍(Margaret Atwood)获奖。
瑞典学院的诺贝尔奖委员会有5名成员,任期3年,负责蒐集并讨论各方提名人选,然后向另外13名学院成员呈交5名入选者名单。经讨论后,这18名成员会于10月初投票决定得主。
瑞典“每日新闻”文评藤特(Jonas Thente)说:“我相信他们真的想从过去忽视的地区发掘人才。”藤特猜想瑞典学院可能会选择匈牙利作家纳达斯(Peter Nadas)为今年的得主。藤特个人希望尼日利亚小说家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以她的“跨文化经历”作品获奖,但也坦承44岁的阿迪契要得诺贝尔奖“可能还太年轻”。
历来诺贝尔文学奖最年轻得主是英国作家吉卜林(Rudyard Kipling),他于1907年得奖时才41岁。
优秀的非西方作家所在多有,肯尼亚的提恩戈(Ngugi wa Thiong\'o)、索马里的法拉(Nuruddin Farah)和莫桑比克的科托(Mia Couto)就一直是各界猜测的热门人选。韩国诗人高银在卷入性丑闻后,光环可能已淡去,但印度的塞斯(Vikram Seth)和中国的残雪、阎连科、廖亦武都曾被提到有获奖希望。西方强国都已有多名得主,以法国15人最多。而全球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印度,目前仅各有一名作家获奖。2000年得主高行健虽出生于江西,但获奖时已是法国公民。
除了非洲、亚洲之外,加勒比海国家安提瓜和巴布达(Antigua and Barbuda)作家金凯(Jamaica Kincaid)和法属瓜德罗普(Guadeloupe)作家康得(Maryse Conde)也常被提及。若这两人之一中选,将是自1993年美国作家莫里森(Toni Morrison)以来,又有非裔女作家获奖。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Adonis)和日本的村上春树长年是赌盘上的红人,却一直未得瑞典学院垂青。他们的书迷担心这两位文人会步上美国作家罗斯(Philip Roth)等人的后尘,直至辞世都得不到奖。
至于法国畅销作家韦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他的煽动性风格和个性或许不符瑞典学院的口味,但前述彼得.汉德克的例子证明,如果瑞典学院认为整体作品值得认可,掀起文坛争论也在所不惜。
中央社指,据藤特说:“可能有人以为瑞典学院会想避开丑闻,但这只证明了诺贝尔文学奖从未如此难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