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銀屑病友會的調查顯示,患者認為傳統藥物成效低導致治療不善、醫療資源不足及缺乏全面護理。

病友會於7月28日至8月4日進行問卷調查,收集122名病友的數據。顯示7成病人仍舊使用醫生處方的外用藥物,當中8成認為對病情沒有幫助,甚至更差;6成半病人已出現「共病」,當中最普遍的是銀屑病關節炎,佔當中的3成半,其次是高血壓。在已出現「共病」的銀屑病人中,只有半數獲轉介至公立醫院專科,如風濕科或免疫系統科。亦有逾一成病人出現抑鬱,沒有獲轉介至精神科治療。

調查又顯示,病人面對醫療資源不足問題,輪候時間長但面診時間短。逾5成病人表示首次輪候時間達一年或以上,8成半病人表示只有10分鐘面診時間。

病友會主席黎慶坤表示,輪候時間長,病情往往從輕微變成嚴重,面診時間不足,令醫患雙方未有足夠時間溝通病況及評估療法成效。

病友會建議為銀屑病制定診斷和治療指導方針,實行標準化醫療護理,以全球公認的指數去評定病情、定期為病人進行療效監測及評估,以及放寬生物製劑的用藥門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