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指出,國內並無通膨現象,民眾對於通膨壓力感受很深,是因為購買頻率高的蔬菜、水果、油價等漲幅較顯著所致。(中央社檔案照片)
主計總處指出,國內並無通膨現象,民眾對於通膨壓力感受很深,是因為購買頻率高的蔬菜、水果、油價等漲幅較顯著所致。(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5日電)近期愈來愈多民眾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壓力,「通貨膨脹」因而成為熱門話題。主計總處指出,國內並無通膨現象,民眾對於通膨壓力感受很深,是因為購買頻率高的蔬菜、水果、油價等漲幅較顯著所致。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58%,已經連續3個月超過2%的通膨警戒線,不過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認為,國內並無通膨現象,近期CPI漲幅高,是因為天候及國際能源價格高檔等短期因素影響。

儘管主計總處多次強調沒有通膨,民眾似乎不埋單,曹志弘解釋,民眾對於購買頻率較高的商品,價格感受會更深;主計總處按購買頻度別觀察物價,發現每月至少購買1次者,漲幅高達5.52%,不只是逾9年最大漲幅,更是CPI總指數漲幅的2倍以上,這便是民眾對物價上漲很有感的關鍵。

主計總處官員補充,民眾可能每1、2週就要買蔬菜、水果,還有加油,這幾項正好是近期漲幅較大的項目,所以感受特別深刻,但是像家電、手機這些價格相對平緩的項目,因為久久才買一次,就不會有太大感覺。

曹志弘表示,隨著天候平穩,接下來蔬果價格應該會漸趨穩定,後續只要國際油價不要再大幅攀升,或許民眾對於通膨的預期心理就會慢慢緩和。(編輯:潘羿菁)1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