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石秀娟雅加達10日專電)整體而言,印尼社會對待同志、雙性戀或跨性別族群(LGBT)仍遠不及平等,不過,靠近中爪哇的古都日惹有一間同志友善餐館,由日惹跨性別演藝界的老前輩創立,他以美食為舞台,傳承古老的爪哇文化與多元性別意識。

這間位於日惹(Yogyakarta)的拉敏頓之家(The House of Raminten)連鎖餐館,疫情前全天候營業,10月中疫情趨緩,但餐館仍受限須在晚間10時打烊。

記者造訪這天,傍晚起即高朋滿座,越晚越多客人上門,讓記者秒懂餐館營運經理泰迪(Teddy Fernando)稍早說的:「很多客人問我們怎麼不恢復24小時營業?」

泰迪接受中央社訪問指出,拉敏頓之家吸引來自國內外的旅客,主要有兩大特色。

首先他說,服務生穿Batik(蠟染布服飾)的制服,男生下半身穿Sarong(類似長窄裙),女生穿Kemben(日惹王宮女性員工穿的無肩帶小可愛);其次是日惹經典美食,例如Gudeg這種用嫩菠蘿蜜燉煮雞肉、雞蛋等食材而成味道偏甜的料理。

拉敏頓之家充滿濃厚爪哇味,空間開放通透,安置的雕塑等藝術品讓人好奇爪哇的寓言傳說,繚繞的沉香與沉穩的甘美朗(Gamelan)音樂烘托客人席地而坐、邊吃邊聊天的一派悠然,懂爪哇語的人還可以在點菜時享受這個古老語言的幽默。

儘管滿室客人來去與服務生穿梭交織出繁忙,內涵精神卻是爪哇的慢活哲學。晚餐時連等候區都爆滿,很多人得站著等,可能要一個小時才能入座,然而餐館並未限制用餐時間,也未見客人吃得匆忙,只見相信耐心等待會迎來最好結果的生活智慧。

泰迪指出,拉敏頓之家盡力從各個面向保存爪哇的各種文化,創造古老傳統爪哇文化的民眾吃飯聚會氛圍,這是讓客人覺得最有趣的地方。

日惹民眾安東(Anton)說,21世紀的生活非常現代,拉敏頓之家將很久以前的文化保留下來,讓爪哇文化的本質不至於流失,這是非常重要的。

日惹是爪哇的文化搖籃。日惹王朝1755年在日惹建立,印尼1945年二戰後獨立,但荷蘭不願放棄印尼,再度派軍占領,印尼當時短暫遷都日惹,日惹王宮在印尼對抗荷蘭的獨立革命中扮演關鍵角色,印尼獨立後,賦予日惹特區地位,目前在位者是蘇丹十世(Sultan Hamengkubuwana X)。日惹也是印尼唯一由王宮管理的地方。

拉敏頓之家的創辦人哈姆札(Hamzah Sulaiman)出身日惹知名的華裔企業家庭,他熱愛爪哇的傳統舞台劇 Ketoprak、舞蹈等藝術,從小與蘇丹十世熟識,經常進出王宮,獲得王宮賜予封號,以協助推動文化保存,也被視為王宮家族的成員。

71歲的哈姆札現在已經半退休,他過去在舞台劇反串,扮演經營印尼傳統草本飲料Jamu生意、能歌善舞的爪哇婦女拉敏頓,因此將餐館取名拉敏頓之家。

有文獻記載,中爪哇最早在16世紀末的馬打蘭王朝(Mataram)時期就有跨性別舞蹈出現,哈姆札則被推崇為印尼現代跨性別表演藝術的先鋒。

哈姆札在2008年創立餐館,2009年創辦「拉敏頓歌舞秀」(Raminten Cabaret Show)演藝廳,既演出日惹古典的宮廷舞蹈,同時也是跨性別等藝術家的表演舞台,在性別意識整體保守的印尼極為少見,也是日惹觀光的一大特色。

哈姆札在2015年接受雅加達郵報(Jakarta Post)訪問時指出,印尼社會應以更開闊的心胸對待同志、雙性戀與跨性別族群,尊重、多元、包容是爪哇文化的精髓。

不論在拉敏頓之家、拉敏頓歌舞秀演藝廳,或者是哈姆札推廣日惹文化的哈姆札蠟染館(Hamzah Batik),都可見到他以拉敏頓之姿扮裝的蠟像。日惹坊間流傳,哈姆札也是跨性別者,而拉敏頓之家的服務人員都是同志。

從雅加達到日惹旅遊的民眾尤迪(Yudhi)說,他和朋友到日惹,主要想體驗拉敏頓之家。

尤迪說,因為宗教因素,印尼社會還不太接受LGBT,「我們來這,一方面因為餐館很獨特,一方面也是表達我們對LGBT的支持」,餐館創辦人用獨特方式介紹日惹文化,展現他的個人認同與勇氣,透過這個方式讓社會逐漸接受他的理念。

談到哈姆札,泰迪說,「我兩手都要豎起大拇指」。

泰迪表示:「哈姆札一直很支持LGBT族群,他非常重視人權,不論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是LGBT或者是異性戀,他不在乎。對他而言,人權優先。」不過,泰迪說,哈姆札現實生活中並不是跨性別者,餐館服務生也不全都是同志。

泰迪指出,他很喜歡看台灣的男男戀(Boy's Love)劇集,手機裡收藏很多追劇清單,例如「約.定」、「近距離愛上你」、「We Best Love」等。他從網路上的劇情討論網站了解到台灣很支持LGBT,LGBT在台灣能很自由地表達自己。

泰迪說,拉敏頓之家致力保存傳統,也歡迎LGBT。講到這,他爽朗大笑:「當然不是LGBT來才會受到歡迎啦。你就是你,不論你是誰,我們都歡迎!」(編輯:黃自強/林憬屏)1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