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金」四萬換一塊劇情不符史實 引發網路論戰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22日電)時代劇「茶金」連兩週成為週六戲劇節目收視冠軍,卻因「四萬換一塊」由美方鼓勵執行劇情不符史實,以及戲劇與小說描述差異引發爭議;北教大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李筱峰證實劇情並非真實歷史。
截至記者截稿前公視尚未有回應。
公視、客委會製作的「茶金」以1949年台灣茶葉商戰與金融危機為背景,劇本由徐青雲、湯昇榮、羅亦娌、徐彥萍、張可菱共同發想,後因故事涉及大量財經專業,邀請擁有財經背景的作家黃國華加入編劇團隊,並執筆完成同名影視小說;劇組表示,「茶金」故事靈感源自真實人物與歷史。
不過有網友發現,在「茶金」小說與戲劇關於美國對「四萬換一塊」政策呈現的立場不同。
在「茶金」小說寫到,當台灣行政院副院長將幣制改革方案交給美國在台代理領事看後,「聽到四萬塊換一塊,約翰領事拍桌怒罵:『新貨幣這件事,我美國政府堅決反對。』」但在影集劇情卻是美方代表表示,「要改變台灣的經濟,最快的方法就是發行新台幣」,行政院副院長回應,「我中華民國堅決反對」,讓許多網友不理解「茶金」劇組為何要改變劇本與背離史實。
專攻台灣史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李筱峰告訴中央社記者,劇本確實與史實不符合。他指出,國民政府光復初期,物價惡性通貨膨脹,從1945到1949年,短短4年內物價就暴漲7000倍,無法支撐經濟壓力的國民政府只能推行新台幣改革「四萬換一塊」來解決。李筱峰表示:「美國政府並沒有贊成,認為沒有土地、房屋的人,這樣錢就都沒了,但劇本變成美國鼓勵執行,確實寫反了。」
針對網友質疑,「茶金」臉書粉絲專頁小編日前在留言下回覆:「歷史上後來有沒有執行,有!誰執行的呢?最誰拍板決定的?美國不管贊成還是反對,這中間一定有來回討論,這不是本劇重點。總之結果是什麼,當年就是執行了。」
蔣渭水的後代鍾法藍也在臉書抨擊:「『茶金』戲劇連事實都不敢演,劇本背離事實,把這個鍋推到美國人頭上,將國民黨塑造成被逼迫的受害者;原來拍時代劇,歷史框架竟然不是重點,這倒是讓我非常意外,我以為的時代劇,是奠基在史實背景上的創作。」
但也有網友替「茶金」劇組平反,「一齣戲的完成,並不是只有編劇好嗎?如果因為一個失誤而抹煞其他人的努力,這很不公平。我覺得提出問題、討論,很有意思!但不認同網友極端的處理方式。」
另有人認為,「茶金是先有戲劇,後有小說。更根本的問題是,兩種版本可能都不是史實。四萬換一元是國民黨搞砸台灣經濟的結果(因而試圖收拾善後),而不是起因。經濟史學者已經對這問題做過深入研究。」(編輯:張雅淨)11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