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3T11:04:30.118Z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美印象"(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网站近日刊登了美国卡特中心和调查机构RIWI合作进行的这次调查。其中指出,伴随着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竞争加剧,两国民众之间的互不喜欢、互不信任似乎在增加。目前有大量调查(例如2021年2月的盖洛普民意调查以及近期的一次皮尤调查)考察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但对中国人对美国的态度的代表性调查却很少",因此"美中感知观察"与调查数据收集机构RIWI合作,发起了这次评估。

该网站也表示,这次网上抽样调查是试调查,问卷只包含两个问题:

1)你对美国的看法如何? (What is your view of the United States? )

2)你认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如何? (How do you think China is viewed internationally?)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选项为:非常正面(Very Favorable)、正面(Favorable)、负面(Unfavorable)和非常负面(Very Unfavorable)。

调查结果显示,62%的中国网民对美国持负面印象(负面为29%,非常负面为33%),大约37%的受访者持正面印象(正面为19%,非常正面为18%)。

第二个针对中国国际形象问题的答案选项包括:非常好(Very Favorably )、好(Favorably)、不好(Unfavorably)和非常不好 (Very Unfavorably)。

绝大多数受访者(78%)认为中国国际形象不错;其中选择"非常好"的占46%,选择"好"的占32%。7%的人选择"不好";11%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不好";还有4%拒绝作答。

2002年,前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因其卡特中心的相关工作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卡特中心是1982年由前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及其夫人建立的非政府、非盈利组织。根据其网站介绍,该中心主要致力于通过解决冲突、推进民主、预防疾病等方式改善人们生活 。中美建交时,卡特是在任美国总统。

卡特中心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进行着项目,以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卡特中心的官方微博显示,卡特中心中国项目(China Program)旨在促进中美关系和中非关系。

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感知 中外大相径庭

对于这个网络调查,"中美印象"刊登了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等学者的点评。

大多数受访的中国网民认为中国的国际形象不错

其中刘亚伟指出,这次抽样调查在不到一个星期内完成,样本超过3000人次,"从时间的角度看,这样的调查耗时很短。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要及时了解民意,时间是一个关键"。他同时表示,"做这样的调查,不需要在国内有任何合作伙伴,问卷也不需要层层审批"。另外,虽然这样的调查只在上网的人群中随机进行,但考虑到中国网民人数,"不能说这样的调查没有代表性和科学性"。"最后,这次试调查的结果似乎也能印证我们对中国民意的一些主观判断。"

刘亚伟写到,这次调查" 62%受访网民对美国持负面看法"的结果,低于他看到的其他一些数据。"更为有意思的是是对第二个问题的答复,它的结果是78%被采访的人认为中国的国际形象不错。这个结果与各类在其他国家进行的对中国的看法的民调结果大相径庭。其实,发达国家受访民众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与中国受访民众看好中国国际形象的比列基本相同。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或许能告诉我们中国国内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力度及民众获得信息的渠道的细节。"

针对"中美印象"的相关推文,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罗德学者、媒体人黃裕舜(Brian Wong)评论道:"我对此感到非常担心,但并不怎么惊讶。显然,在不断升级的言辞和冲突中,需要对来自'另一方'(如果确实有的话)的看法有更多的敏感性。"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研究项目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也在“中美印象”网站说,人们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看着这个结果,可能会认为这有点不切实际,但看看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当我们考虑中国的国际声誉时,重要的是我们这些‘西方人’不要假设全世界都赞同我们对北京的看法”。

(来源:中美印象)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相关图集:中美关系中的摩擦点

香港民主自由进一步遭挤压:中国人大3月11日通过改革香港选举制度的决议后,美国发出尖锐批评。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 (Ned Price) 称这些改变是「对香港的自治丶自由和民主进程的直接攻击」。2020年6月香港国安法生效后,美国已采取取消香港特殊贸易待遇等措施。
制裁中港高官:2021年3月美中阿拉斯加会晤前夕,华盛顿宣布对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内的24名中国内地及香港高官进行制裁,禁止金融机构与其发生业务往来。2020年8月,特朗普政府就已宣布制裁包括林郑月娥在内的10余名中港官员。12月,美政府再宣布制裁14名中国高官。
指控中国对新疆维吾尔人“种族灭绝”: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特朗普卸任前一天,公开称中国迫害维吾尔人的作法已犯下「种族灭绝与反人类罪」。拜登的国务卿人选布林肯同意蓬佩奥的说法,强调上任後会延续相关政策。中国则否认指控,称之为“极端反华势力”的“世纪谎言”。
美国制裁涉疆中国高官:2020年7月,美国政府以涉及「重大人权侵犯」为由,制裁政治局委员、新疆党委书记陈全国等4名涉疆中国政府官员,是美国有史以来制裁过最高阶的中国官员。他们被冻结资产及禁止入境美国。中方随即「对等」制裁包括联邦参议员克鲁兹、卢比奥在内的4名美国政治人物,以及美国“国会-行政部门中国委员会”。
涉疆企业被制裁:2020年7月,美国将涉嫌侵犯新疆人权的11家中国公司列入黑名单。这些公司未经美国政府批准,不能从美国公司购买零部件。名单包括纺织业、发饰业、信息科技与基因分析公司。
南海、东海:3月1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日本欲日方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中国在南中国海水域的非法诉求和非法行动”,还对北京修法允许海监船在东中国海争议岛礁周边开火表示担忧。2021年2月初,美军两艘航空母舰在南中国海进行了演习。此前一艘美国军舰穿越了台湾海峡,引起中国方面抗议。
台海安全:2021年1月下旬,中国连续两天派遣十余架军机进入台湾空域。美国新任国务卿布林肯要求中国停止运用军事、政治、经济手段向台湾施压,并呼吁中方与台湾民选代表开展"有意义的"对话。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强调,美方将继续帮助台湾获取足够的自卫能力。
华为与科技战:2021年3月12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认定华为、中兴等五家中企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有报道称拜登政府将强化对华为的出口管制。此前特朗普政府曾积极游说各国封杀华为参与5G建设。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国都已决定直接禁止或间接排斥使用华为的5G设备。
贸易、人员交流:中美阿拉斯加高层会晤前,《华尔街日报》报道,中方希望拜登政府扭转特朗普任内出台的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政策,包括限制美国对华为、中芯国际等中国企业的出口;对共产党员丶中国学生和国家媒体记者的签证限制;以及关闭中国驻休斯敦领事馆的决定。如果这些限制被取消或放松,中国将考虑取消自己的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