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前国家安保局长北村滋谈经济安全
【共同社11月22日电】在美中对立及半导体短缺等形势下,日本经济安全的受关注程度高涨,岸田政权计划向明年的例行国会提交旨在推进经济安全的法案。关于经济安全成为政治议题的背景及课题,记者采访了在安倍、菅义伟内阁担任过内阁情报官及国家安全保障局长的北村滋。
问:经济安全的定义是什么?
答:国家安全的范围正在从军事领域扩大到经济领域。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方面。第一是主动性方面,将经济视为‘实力资源’,活用于外交和国家安全。第二是防卫性方面,防止包括人员在内的尖端技术流向海外。第三是对起到支持作用的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加以维持。
问:成为政治课题的背景是什么?
答:过去是军事技术被转为民用,如今则是人工智能(AI)、小型无人机等民用尖端技术被转为军用。各国情报机构把目光投向日本及企业的尖端技术和研究人员,但难说大家对此共享了足够的危机感。
随着美中对立尖锐化,各国都在摸索新冠疫情后的国际秩序应有状态。日本需要发挥在供应链上的优势,避免对特定国家过度依赖。为确保国家利益,从与过去不同的视角收集和分析信息也必不可少。
问:当前面临哪些课题?
答:为了保持日本的优势,相关中央部门应携手敲定需要保护的技术。尤其是振兴堪称‘产业大米’的半导体产业不可或缺,与志同道合国家合作也很重要。此外,还应通过出口管理等方式加大保护力度。
问:信息收集的制度方面如何?
答:要执行政策,重要的是加强信息收集能力。除了完善相关体制,还需要营造社会环境,使经济安全被定位为企业治理的重要因素。
问:技术存在自由竞争有利于国民的一面,加强监管也面临较大阻力。您怎么看?
答:关键是谋求振兴产业和实施监管的平衡。岸田内阁更多地把重心放在振兴上。另一方面,经济安全着重于纠正外国及企业的不当行为,促进自由公平竞争,这也自不必说。重要的是国民的理解,有必要为此开展宣传活动。
××××
北村滋:1956年出生,东京都人。1980年入职警察厅。历任首相秘书、内阁情报官、国家安全保障局长,2021年卸任。现为“北村经济安全公司”负责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