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观点:中国10月信贷和社融接近预期 居民中长贷15个月来首超企业
路透上海11月10日 - 中国央行周三公布的信贷和社融数据总体接近预期,其中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262亿元,略高于路透8,000亿的调查中值,但创下去年10月以来一年新低;在贷款结构方面,居民户中长贷自2020年7月以来首超企业中长贷,显示房贷投放速度有所加快。
央行数据并显示,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7%,亦高于路透调查中值8.3%。10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90.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路透调查中值亦为11.9%。
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9万亿元人民币,接近此前1.6万亿元的路透调查中值,比上年同期多1,970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752亿元,同比多增1,089亿元。
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09.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
主要数据:
--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286万亿元,路透调查中值8,000亿元
--10月末M2同比增长8.7%,路透调查中值8.3%
--10月末人民币贷款余190.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路透调查中值11.9%
--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59万亿元,路透调查中值1.6万亿
--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09.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 周茂华:
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受到抑制,主要是目前国内部分工业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很复杂,能源、工业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供应瓶颈、部分零部件短缺,局部电力紧张,全球航运受阻等。
企业新增贷款同比少增的同时,企业存款同比是多增的,一定程度反映目前环境下,企业心态略为谨慎。
但信贷数据中,居民端表现理想,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反映居民消费支出回暖,与10月疫情受控,节假日销售强劲表现一致;同时,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扭转前两个月同比收缩走势,反映房地产市场需求呈现回暖迹象。
10月末M2同比两年均值约10%,社融同比增长10%,与国内名义GDP同比增速基本匹配,反映目前国内货币供应合理适度。
--兴业证券固收分析师 罗雨浓:
社融中的信贷和企业债券融资都不错,信托贷款减少幅度也有所收窄,同时政府债券融资维持在高位,新增社融总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在10%,与上个月持平,这很可能是本轮社融的底部了,地产融资已经在边际放松,后面基建发力也会撬动一部分社融,但预计社融向上的弹性也不会太大。
现在央妈应该会考虑防范房地产硬着陆的风险,对居民合理的购房需求还是会支持,另外房企融资三条红线执行层面过严的问题也在纠偏,因此地产相关融资可能会有一定回升。央行的政策导向肯定还是鼓励制造业、符合“双碳”目标的企业以及民营小微企业,居民和政府部门的杠杆水平不太会大幅抬升。
总之,货币层面的总量宽松可能难以见到了,未来还是结构性宽信用。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 周浩:
没啥特别,感觉就是符合预期了,社融增速10%没有继续下滑,但是也没有增长。居民中长贷超过企业中长贷也很正常,因为居民中长贷是房屋抵押贷款,表明房贷发放进度确实有所加快。
房企债券跌的很惨,又特别希望有一定的放松,但是定力保持的还是可以吧,可能还是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多放一些绿色贷款之类的。
CPI涨幅上来之后,降息的空间其实也在被压缩。当然,我觉得货币政策偏宽松的一个基调肯定还是存在的,只是工具如何合理使用的问题。
--澳新银行中国市场经济学家 邢兆鹏:
10月居民中长贷大幅增加4,221亿,甚至高于去年10月,证实了政府对新房销售的支持。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24万亿元推高了M2,反映了10月大宗商品和股票的牛市,也表明家庭存款从房地产市场转向资本市场。
10月数据确认了信贷增长周期的底部,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额增长均趋于稳定。然而信贷宽松可能并不会很快到来,因为对开发商和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依旧严格。展望未来,如果PPI在10月峰值后迅速下降,信贷增长可能在投资需求反弹的背景下触底。
**相关背景**
--中国10月CPI与PPI同比增速超预期双升,其中CPI受季节性及成本端的传导影响下开启“上行模式”升至13个月最高,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高位助推PPI同比再上台阶至逾26年高位。分析人士认为,成本端的传导效应将持续扩散,通胀压力在增强。
他们指出,缓解供需矛盾成为平抑通胀重要因素,目前的通胀形势对中国政策调控的考验有所加大,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料依旧维持中性稳定的态度,“点滴式”输送流动性,政策发力点仍在财政政策和保供稳价的继续加码。
--尽管面临高基数的压力,但在需求和价格的共同支撑下,中国10月外贸延续高景气,其中出口同比增速优于预期。考虑到全球物流及供应链尚未完全修复,分析师们认为短期内延续强劲的中国出口将力挺中国四季度经济,为宏观政策提供空间。
--市场热议已久的中国碳减排支持工具终于破茧而出,其中1.75%的工具利率与此前预期一致。分析人士称,作为结构性政策工具,因其直达性的特点,不能简单理解为变相降息。该工具也有投放基础货币的作用,同时削弱了降准的可能性。
--中国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称,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和市场主体新困难,有效实施预调微调。要帮助市场主体纾困,推动解决一些地方减税降费打折扣、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推升成本、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等问题。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工作。
--2021年第11期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展望调查显示,市场认为短期内中国央行依旧不会动用价格型政策工具,在11月完全不会出现包括下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政策性利率的举措,未来三个月展望也是如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