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观点:中国10月PPI跳涨至13.5%让人愁 滞胀忧虑给经济添堵
路透北京11月10日 -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PPI同比跳涨至13.5%,追平1995年7月水准,而CPI亦同步走升,为2020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双双走升的物价数据让原本下行压力就大的四季度经济更填新愁,滞胀风险上升。
分析师们表示,10月份,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PPI涨幅有所扩大。而CPI受特殊天气、部分商品供需矛盾及成本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有所上涨。随着政府的保供稳价的举措落实到位,或能放缓PPI持续上涨的步伐。
10月详细数据: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路透调查中值为1.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3.5%(路透调查中值为12.4%)
--CPI环比上涨0.7%(路透调查中值为0.7%),PPI环比涨2.5%
--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4%,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4%
--10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3%,上月为1.2%。
以下为分析师评论摘要: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年内滞胀忧虑果如预期上升,预期下月数据仍然较高,年内没戏了。但滞胀不会有,大宗商品价格下行趋势不变,当期高主要是基数效应。中国不会采取加息,但会延后发债;股债皆休息两个月吧。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屈庆:
二者都超预期,PPI超预期比较多,从具体来说,食品拉低了CPI的涨幅,但未来伴随着天气的转暖,食品涨幅也会回升,非食品的现在已经比较高,而且非食品的环比涨幅比较快,说明上游价格的上涨向下游传导。煤炭对整个PPI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但是除了煤炭之外,国际油价包括这个高耗能商品的价格上涨都带动了PPI的上行。即便未来煤炭的压力小了,但是像国际油价,包括由于双控的限制,导致高耗能产品涨价的趋势可能还会延续。
所以PPI依然会维持在高位,那未来的CPI则会加速的上行,所以整个通胀压力依然是在在增强的。
--保银资本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张智威:
滞胀风险继续上升,从PPI向CPI的传导令人担心。此前这种传导效应有限,因为企业通过动用库存避免把成本上升传递给消费者,但库存在持续消减中。近月来更多企业上调了价格,这种传导效应未来数月会更加明显,并进一步推高CPI。这将限制中国央行明年的政策宽松空间。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 周浩:
PPI大概率已经见顶。现在比较关心CPI的前景,照这个趋势明年有可能破3,这是不能容忍的。食品价格上涨压力到底能持续多久,还需进一步观察。货币政策结构性支持为主。
--方正中期期货金融衍生品研究员 彭博:
10月PPI继续大涨,CPI涨幅虽升至13个月最高但仍属温和,两者差继续扩大,主要原因在于上个月煤炭引领主要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但国家10月底已经对煤炭价格开始控制,煤价以及主要工业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后期PPI价格预计将出现明显回落。CPI方面,猪肉价格维持稳定,食品价格虽然有所上涨,但趋势性不强,预计年内CPI依然不会太高,维持温和区间。
相关背景: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称,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和市场主体新困难,有效实施预调微调。要帮助市场主体纾困,推动解决一些地方减税降费打折扣、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推升成本、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等问题。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工作。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10月份以来煤炭产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11月最高日产量达到1,193万吨,创近年来新高;随着煤矿产能进一步释放和煤炭产量持续增加,煤炭价格有望继续稳步下行。
--针对强降雨、低温等不利天气导致的蔬菜价格上涨,中国发改委称,随着各地保供稳价措施的落实,蔬菜批发和零售价格已有所回落,其中前期涨幅较大的鲜嫩蔬菜价格降幅明显。
--中国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冬春两季是能源消费高峰,煤炭需求还将在目前较高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将紧抓煤炭增产增供;重点保证产煤大省和安全有保障的大矿满产稳产,帮助产能利用率较低、仍有增产潜力的省区解决好实际困难。
--中国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全国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为多重因素所致,全国蔬菜供应总量充足;近期猪肉价格回升主要是消费拉动,市场供给相对宽松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市场热议已久的中国碳减排支持工具终于破茧而出,其中1.75%的工具利率与此前预期一致。分析人士称,作为结构性政策工具,因其直达性的特点,不能简单理解为变相降息。该工具也有投放基础货币的作用,同时削弱了降准的可能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