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5T03:41:06Z

路透北京11月15日 -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周一表示,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滞胀“的表象,是受到短期冲击造成的、是阶段性的,10月份的PPI的涨幅并不是历史新高,CPI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随着短期制约因素减弱,经济恢复态势在逐步显现,中国经济有望继续稳定恢复,CPI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他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因为从历史上来看,从1993年开始进行PPI的调查统计,九十年代早期的时候,最高的PPI涨幅曾经超过20%,目前来看还不是历史最高。

他解释称,从PPI的总体情况看,PPI上涨主要还是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特别是上游行业价格上涨带来的。从影响因素看,PPI涨幅扩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二是国内煤炭、金属部分行业供给偏紧带来的影响。

至于外界担心的滞胀问题,总的来看,由于受到三季度疫情和汛情等因素的冲击,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和国内部分能源、原材料产品的供给偏紧,也造成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扩大,看起来好像出现了一些滞胀的表象。“但是这种情况是受到短期冲击因素造成的,是一种阶段性的状况。”

他指出,从经济增长来看,随着制约经济的短期因素的逐步减弱,经济恢复态势是在逐步显现。从10月份主要指标情况来看,生产和需求主要指标的两年平均增速,多数是有所回升的。同时,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在加大,部分能源产品供给偏紧的状况也在逐步得到改善,这些都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从物价情况来看,尽管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还在持续,但是国内各方面加大增产增供的力度,增加对企业财政和金融的支持力度,这些都有利于降低生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减轻PPI向CPI传导。同时,从居民消费价格来看,目前整体涨幅还是比较温和的,10月份同比上涨1.5%,核心CPI上涨1.3%。

他提到,下阶段,中国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生猪产能目前总体上恢复,猪肉价格同比还在下降,将拉低CPI的涨幅。同时,从工业和服务业供给的整体情况来看,市场供应还比较充足,CPI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综合这些情况来看,中国经济有望继续稳定恢复,居民消费价格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

但他也提到,对于近期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企业成本上升、实体经济困难增多的问题,还是要高度重视,做好保供稳价的工作,积极助企纾困,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面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内部分行业供给偏紧的状况,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市场保供稳价力度。”付凌晖称,目前来看,效果也是在逐步显现,主要能源产品供给也在增加,价格情况有所改善。从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流通领域价格情况来看,煤炭价格环比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的3%,两年平均增长5.2%。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4.9%,亦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3.5%,为三个月最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