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中国10月经济现企稳迹象但下行风险仍存 稳增长政策料温和展开
采写 路透中文新闻部;撰写 许菁
路透北京11月15日 - 最新出炉的经济数据显示,尽管中国正经历新一轮新冠疫情的散点暴发,但随着双控政策力度放缓、终端物价上涨等,10月中国工业和消费表现优预期改善;不过1-10月投资增速创年内新低逊预期,也提醒经济出现企稳迹象的同时仍有下行风险。分析人士预计,稳增长措施将温和展开,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大概率在4%左右。
他们认为,国内疫情再抬头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会在11月体现,加之临近冬奥会,中国对疫情“零容忍”下出行、消费等将再次受到冲击。投资需求有所降温,但就业目标的提前完成可圈可点,温和的宏观政策下是否将出台有针对性的调整仍待观察。
“经济增速进一步下行,但已经出现企稳迹象。”中海晟融首席经济学家张一称,结构性政策收紧是导致中国经济持续下行的主要因素,突出表现在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
他并称,在多项政策作用下,中国四季度经济增速大概率在4%左右的区间。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预计,房地产投资下行对于整体经济复苏的拖累仍将逐步体现,四季度经济增长前景仍不容乐观。但随着四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速、金融部门对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支持、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下滑的态势有望得以缓解。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的3%;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4.9%,亦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3.5%,为三个月最高;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略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6.2%,为去年12月以来最低(当时为2.9%)。
1-10月民间投资同比增8.5%,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和14.2%。10月工业、投资和消费环比分别增长0.39%、0.15%和0.43%。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强调,从下阶段来看,尽管面临一些风险挑战,但是总的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发展质量逐步提高的态势有望保持。
摩根士丹利报告认为,中国的政策将以平衡增长和债务管理为重,预计2022年在政策放松和推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将出现更强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
中国10月经济数据优于预期则部分提振市场情绪,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一早盘继续走升,中间价亦创近三周新高;不过,数据暂未对债市形成冲击。
**生产恢复趋势仍待确认**
随着中国保障煤炭、能源供给等措施出台,企业端的生产压力有所缓解。不过,目前制约工业生产的几个因素,如需求边际减弱、疫情持续反复以及原料及能源成本上行,短期内均难言消退,仍将压制未来的工业生产。
中泰金融国际研究部高级副总裁纪春华指出,10月工业生产略超预期,同比增速回升,或因上游供给限制缓解,能源产品生产同比均有增长。
中原银行的王军分析,生产端结构分化依然较为明显:能源类和采矿类增加值增长较快,制造业增长较慢,但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14.7%的快速增长。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7.9%、22.2%、10.6%。
在疲弱的服务业中,亮点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两大行业的生产指数同比增长分别为14.8%和9.3%。
“推动工业生产稳定恢复还需要加力。”国家统计局的付凌晖称,10月中国工业生产出现积极变化,将为经济的恢复提供有力支撑,但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结构性阶段性问题比较突出,企业成本压力上升。
中国工信部此前表示,中国工业发展面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特别是能源紧张、芯片短缺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四季度还面临上年同期基数逐步抬升影响,值得高度警惕。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总体看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投资下行有望缓解**
中国10月投资数据不及预期,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均回落。分析人士认为,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维护市场平稳发展,居民按揭贷款有所改善,房企融资环境整体好转,预计会对未来房地产投资形成一定支撑。
目前虽然有部分房企近期拟在银行间市场发债,以降低房企的流动性风险,但中泰金融的纪春华认为,未来国内房地产政策的大方向仍然偏紧,需要对房地产政策走向继续保持谨慎。
“内需之中最疲弱的是投资数据。”王军称,这一方面说明房地产从严调控及部分房企债务危机对全行业的巨大震慑作用仍未消退,民间资本对于未来预期较为谨慎,普遍不愿盲目扩大投资,而去杠杆、减债务的意愿则较为强烈。
方正中期期货金融衍生品研究员彭博指出,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维护市场平稳发展,居民按揭贷款有所改善,房企融资环境整体好转,预计会对未来房地产投资形成一定支撑。
中国央行上周称,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跨周期设计,统筹考虑今明两年政策衔接,更好支持消费投资恢复,抑制价格过快上涨。坚决遏制金融服务业领域的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