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习拜视频会晤超过三小时 但对缩小中美分歧无济于事
路透华盛顿/北京11月16日 - 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完成了他们作为两国领导人最长时间的交流,但三个半小时的会晤似乎对缩小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立场分歧没什么作用。
中国官媒形容这次会晤是“坦诚、建设性、实质性和富有成效的”。
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说,视频会晤时间比预期长,双方讨论了从台湾到贸易、朝鲜、阿富汗和伊朗等广泛的问题。
各方发出的信息中没有任何迹象直接表明双方软化了日益根深蒂固的立场。这些立场已导致中美关系达到历史性动荡点,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
而且也难以看到有任何明确的影响。
“他们似乎就明面上的一切事情交换了意见,但没有宣布任何决定或政策措施,”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说。
“也许这将在未来几天披露,但如果没有,这最终是对双方基本立场的复述。他们似乎都同意双边关系需要一些护栏和稳定性,但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他们意见不一。”
这位美国高级官员在会后表示,美方此次交流的目的并不是特别为了缓和紧张关系,结果也不一定是这样。
“我们并不指望会有突破,”这名官员表示。
中国媒体称,习近平表示希望拜登发挥“政治领导力”,推动美国对华政策回归“理性务实”的轨道,但似乎没有为此提供什么动力,只是发出了不祥的警告。
谈到台湾问题时,习近平表示,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他亦表示,美国和中国是两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不能相撞。
在前总统奥巴马政府担任美国亚洲外交最高官员的拉塞尔(Daniel Russel)表示,两国领导人花了10个月的时间才开始进行面对面会谈,尽管最终是视频会谈。他暗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会晤。
他说:“我们不应该把这看作是一次性的峰会,而是应看作一系列重要对话中的一次,这些对话可以在双方继续激烈竞争的同时,引导两国关系朝着更稳定的方向发展。”
“希望中方能够放权给他们的团队,在较低级别的层面能举行更有权威的会谈。但这只是解决深层分歧的开始,最终还需要两国领导人加强定期接触。”
北京卡内基-清华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称,虽然这次会议稳定了两国短期内的关系,但“美中关系长期的结构性挑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
尽管缺乏明显进展,但一些中国分析师还是持乐观态度,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认为,这次会晤传递了一个 “非常积极的信号”。
“我认为这将阻止两国关系的螺旋式下降,并将在一段时间内稳定美中关系,”他并称这也应该有助于降低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
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表示,这次会晤延续了拜登和习近平在9月通电话后双边关系改善的积极趋势。
他表示:“我认为双方将把注意力转移到加强合作和更有效地解决分歧上,以尽量减少摩擦对双边关系的负面影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