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2021 - 11:43

德国媒体对中美首脑会谈,世界气候峰会和中共六中全会表示了多方关注。就周一举行的中美首脑视频会谈,德国电视一台报道说:美国总统拜登警告说,与中国的竞争不能走向冲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要求建立健康的双边关系,以应对全球挑战如气候转变等。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他们就像两个海洋巨人。习近平说,和美国观点不一致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有建设性地把握这一点,阻止局面恶化。

中国官媒称,习近平称拜登是“一位老朋友”。视频会议举行前,白宫一位发言人表示,拜登不视习近平为“老朋友”。但拜登上个月曾向CNN电视台透露,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和习近平一起度过的时光比和任何一位其他国家和政府首脑度过的时光都要多。中国官媒对会晤表示了肯定, 称会晤,广泛深远且有建设性。

就中共六中全会上周四做出的决议,《南德意志报》表示,中共中央委员会做出了一个稳固习近平最高地位的决定。习近平的权力没有任何阻拦了。中国计划到2049年成为世界主导国。中共六中全会发出的信息再清楚不过了,就是要坚持习近平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和党的核心地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前只有两项历史性决议以同样的形式通过。1945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毛泽东宣称自己是唯一拥有“正确政治路线的革命者”,从而让党内竞争对手望而却步。1981年,毛泽东去世后,邓小平通过一个决议和让数百万人丧生的毛泽东时代划清了界限,并确保了自己在中共的领导地位。这两位政治家一直统治中国,直到他们的生命结束。中共六中全会的新决议让习近平和毛泽东与邓小平站到了同一层面上。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越来越把权力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报纸现在给了习近平绝对的权威,集体领导的原则似乎正式结束了。本来,毛泽东时代的一个教训是,要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但中共六中全会的新决议应该是用来消除有关党内可能在2022年秋季召开党的第20次代表大会时确认习近平继任者的最后猜疑,完全稳固习近平的地位。

就刚结束的世界气候峰会,《南德意志报》谈到了印度和中国的区别。该报写道,由于印度因为煤炭削弱了格拉斯哥气候峰会的最后协议,印度和中国因此一起被视为是拖后腿的。这种看法不公平,也不完全准确。在二氧化碳污染方面,印度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中国和美国。但这仅适用于将欧洲不视为一个连贯的经济区的情况。若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拥有4.5亿居民的欧洲便是世界第三大污染源。欧洲人通常已经拥有汽车和第二部或第三部智能手机。如果按人口规模来衡量,印度破坏气候的排放量很低。印度拥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7%,但其排放量仅占世界排放量的5%。近两年新冠疫情后,印度经济走向虚弱,发动机不得不重新启动,煤炭是燃料的一部分。若要减少印度的煤炭消费,则必须创造经济刺激措施。比如,人们可以在印度更坚定地投资太阳能技术,改善交通工具。但西方公司往往更愿意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污染国做生意。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个很有吸引力的商业地,因为它被视为是稳定的。人权或大规模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被忽略。印度是个比较复杂的商业地,但它是个民主国家。但中国不是印度的友好邻邦。西方的繁荣推动了中国的崛起。难道印度现在就应该放弃增长吗?这可能要求太多了吧。如果人们想要求这一点,那就必须创造前景,特别是为受过良好教育和雄心勃勃的印度人创造前景。他们至少可以像中国邻居一样,制造未来的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