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德国大使:世界需要更多的“建桥者”而不是“建墙者”
中德建交50周年来临之际,中国驻德大使吴恳在《柏林日报》上发表文章表示,世界需要更多的是“建桥者”而不是“建墙者”。
2022年,中国和德国将迎来建交50周年。吴恳大使赞扬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并要求不同体制能和平共存。他说:“近半个世纪前,两国政治家以政治远见和勇气,推动中德这两个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迥异的国家实现了跨越欧亚大陆的握手。”“今天,两国在政治、司法、安全、经济、文化、教育、环保等广泛领域建立的对话合作机制多达80多个。仅今年两国领导人沟通交流就有7次之多,双方还以视频方式举办第六轮中德政府磋商。现在一天双边贸易额就是建交之初全年的2倍多。德国是对华出口和投资规模最大的欧洲国家,中国也已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
“回顾中德建交以来的合作历程,一条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制度差异和意识形态分歧不是排斥和拒绝合作的理由,过去没有、今后也不应成为阻碍两国关系发展和人民相互走近的绊脚石。”“一个制度好不好关键看符不符合各国实际情况,制度输出导致水土不服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这个世界本就是多元的世界,不同文化、宗教和制度也本应是和平共存、交流互鉴的关系,而非谁优于谁、谁改变谁或谁取代谁的问题。”
吴恳强调说:“中欧差异客观存在,但不必然导致对立或对抗,制度竞争是冷战的产物。不能因为承平日久,就遗忘历史的伤痛。中国谋求更快发展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挑战谁、超越谁或取代谁。”“全球化的世界需要更多“建桥者”而非“建墙者”。
柏林自由大学政治学家和中国研究教授Genia Kostka 在接受《柏林日报》采访时表示:孤立中国是条错误的道路。人们应准确看待中国,只说好与坏,这不是答案。“中国在许多领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应对气候变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环境领域取得了许多进步,尽管中国在今年格拉斯哥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阻止了走出煤炭。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中国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毕竟,中国是许多技术的先驱。”她强调说:孤立中国是条错误的道路,因为在很多事情上必须与中国合作。不光是气候保护,在数据保护等话题上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