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逾半長者輪候公屋中位數3年 社協冀增現金津貼
社區組織協會一項有關居於劏房等不適切居所的長者調查發現,過半數有申請公屋的受訪長者,輪候時間中位數達3年、近三成已達5年,期望當局放寬長者領取現金津貼的輪候公屋年期,並增建一至二人家庭公屋單位。
調查在近兩個月進行,訪問了190名年屆60歲或以上、居於不適切居所的長者,年齡中位數67歲。結果又發現,有九成半受訪者表示,因「經濟困難」租住不適切居所,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約50呎,而且有鼠患、木蝨及通風等問題。
受訪長者住戶租金中位數是3550元,佔收入比率約四成。受訪工作長者每月工作時間中位數為208小時,最高工時更達336小時,最高齡的工作長者為76歲,他們主要從事清潔或保安等低收入工作,近五成長者自評健康為「差」或「非常差」。
協會表示,房委會早年定下輪候指標,「一人長者」兩年獲首次編配,但最近一人長者家庭輪候時間平均已達3.8年。建議當局提高一人租金津貼至可負擔劏房租金水平,將長者可領取現金津貼及申請過渡性房屋的資格,由已輪候3年放寬至一年,期望當局於公屋供應緊張時,暫緩出售綠置居,增加公屋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