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有“三恶”:穆斯林、阿拉伯人与伊朗人 | 文体 | 半岛电视台
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电影通过好莱坞制作而致力于构建新的敌对形象,用以代替旧有的共产主义”邪恶”形象,这种努力在阿拉伯穆斯林或伊朗穆斯林身上找到了目标。
在很多时候,阿拉伯穆斯林或伊朗穆斯林都在这些影片中以恐怖分子的形象示人,甚至连卡通片都无法逃脱这种情况。
据法国媒体报道,来自南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杰克·沙欣,正通过电影、纪录片与书籍对”阿拉伯之境的传说”进行研究,包括一本以《阿拉伯人与真正的邪恶势力–好莱坞如何侮辱他人?》为题的著作,报道指出,印地安人在美国的银幕上比阿拉伯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更为严重。
文章通过对近300部影片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美国电影中,阿拉伯人、穆斯林或伊朗人,成为了”邪恶”的象征,文章对影片中的穆斯林人物形象(阿拉伯的或伊朗的)进行研究后发现的统一特征是,这类人物是公众的头号敌人,他们行为残暴,拒绝西方文明,并要以恐怖的方式来摧毁西方文明。
该法国媒体还补充道,在历史影片中,阿拉伯人的形象通常与沙漠生活联系在一起,他们与妻子跳着东方舞蹈,而且总有一个身边伴随着坏大臣的哈里发形象存在。
而近代阿拉伯人的形象,则如同印第安人在美国西部所表现出来的那样,生活在绿洲之中,经常袭击过往车队并猎寻白人女性,正如1985年的电影《尼罗河珍宝》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
这一形象甚至连小孩也无法除外。例如在2000年的电影《冲突规则》中,特里·奇尔德斯上校下令撤离美国驻也门使馆,当时,使馆正面对无法控制的武装人群,上校便命令开枪杀死了一名单腿的女孩。
阿莱坞电影所呈现出来的中东地区,就像一个大熔炉,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坏人。在电视剧《故乡》之中,一个真主党下属的军营内充满了来自逊尼派控制地区拉卡的叙利亚难民,这些逊尼派叙利亚人从阿萨德政权的炮弹之下逃出来,在一名逊尼派领袖的领导之下投奔什叶派真主党控制下的地区,而在现实中,这根本不可能发生。
在这些影片及剧作中,恐怖组织之间无视分歧并相互合作,基地组织可以与真主党、塔利班、巴基斯坦情报机构、ISIS进行良好的合作,并且背景是在什叶派的城市贝鲁特。
根据《好莱坞–全面的宣传工具》一书的作者所说,纯粹的宣传片变得更加稀缺,但是,”阿拉伯–穆斯林”这样的宣传版本则广为使用,从而使作者可以在未来十年中,设计数十部相关的其他的影片及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