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来,社交网络的用户一直在传播一种理论,即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包含第五代微芯片,可以跟踪接种疫苗的人并收集他们的数据。这是可能发生的真实情况吗?

法国杂志《观点》发表了一份报告,卡昂诺曼底大学科学与技术教授让-马克·罗托说,通过注射器将电子芯片植入人体实际上是可能的,但不可能通过这个芯片收集任何数据。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据作者说,这些传言是在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宣布他的实验理论,即微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以每两年一次的速度翻倍增长,之后56年出现的。

作者说,由于晶体管已经达到纳米尺寸,目前主要电子元件的发展可以证实戈登·摩尔实验规律的有效性。

以前,电子元件由包含灯丝和栅极的真空灯泡制成,被称为三极管。加热和静电效应可以放大微弱的电信号,这使得在20世纪早期传输第一个无线信号成为可能,即摩尔斯电码。

通过注射器植入

半导体元件在1950年代开发,贝尔公司创造了商品名称“晶体管”。第一个集成电路是在60年代末由几个相互连接的晶体管制成的。

在工业规模上,方形集成电路并排制作,以便在包装前容易切割。2021年,国际计算机公司宣布了一种尺寸小于2纳米(约20个原子并排放置)的晶体管。

有多少晶体管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注射器针头?

有一个工程问题可能会阻碍载芯片通过疫苗注射器植入,因为晶体管的集成电路是方形的,针头是圆形的,其内径不超过0.6毫米。

因此,可以进入注射器圈的正方形边长不应超过0.424毫米。因此,可以将密封芯片,类似于现代手机中的芯片,放置在疫苗注射器内。

最大的挑战是注入的芯片与体外接收器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芯片上需要加装小天线 (路透)

与外部的交流

作者解释说,最大的挑战是注入的芯片与体外接收器的无线通信,因为无线通信芯片上必须制作小天线。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用麦克斯韦方程来确定这些天线的尺寸。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是19世纪的苏格兰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证明了用于传输无线电信号的电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以光速传播。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理想的天线尺寸应该等于光速与电磁波频率之比。当前的第五代技术使用3.5 GHz左右的频段。在实践中,应该制作一个2.1cm的天线,让芯片可以与人体外部的接收器进行无线通信,但是芯片的大小不允许安装这种尺寸的天线。

动物芯片

人类此前曾在狗和猫身上植入芯片,芯片长约10毫米,其中包含一个独特数字,可以将读取设备放在动物耳朵附近来读取。

这同样适用于所有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由于植入的芯片和阅读器之间能保持的距离很小,通常不超过几厘米,为了增加传输距离,需要加强芯片的发射功率,从而需要增加电池的尺寸。

国际计算机公司宣布制造出尺寸不超过2纳米的晶体管 (欧洲通讯社)

芯片的大小

在制造如此复杂的小尺寸芯片、困难的数学方程以及严重依赖于实验条件的结果之间,确定合适的电池尺寸以发送远距离信号似乎并不容易。

例如,以手机电池为例,对于容量约为10立方厘米的电池,手机发射信号的距离为1公里。

假设电池占据了通过疫苗注入的芯片面积的一半,芯片的数据传输范围将是0.1厘米,读取系统必须接近芯片才能接收到数据。

可能需要60年

作者得出结论,第五代芯片处理器可以通过与新冠疫苗一起使用的针孔注射进人体内,但数据的传输范围会很小,并且需要读取系统接触皮肤来读取数据。

他补充说,通过推断无线电话传输频带将在20年内乘以10倍的规律发展,发明通过疫苗注射的小型芯片所需的天线,大约需要60年。

来源 : 法国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