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公投: “莱猪”过关,美台合作及日本福岛食品议题可能大步前进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CP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奥巴马时代曾力推围绕美国构建的TPP,其中有部分为美国量身定制的条款。整个协定也被视为对抗中国经济崛起的产物。
台湾“四大公投”刚结束,结果是提案全数没有过关,让台湾执政党民进党及总统蔡英文度过执政“提前跛脚”的政治危机。不过,国际上各界最关注,仍是此次禁止美国“莱猪”(含有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猪肉)一案。
外界分析,台湾进口莱猪背后区域政治意涵深厚,此次禁止莱猪公投失败,是否会加速台美经济贸易往来,甚或协助台湾更快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 (CPTPP)等议题持续成为舆论热点。此外,台湾政府未来是否解禁日本福岛等五县食品入口,也在公投结果后成为各界焦点。
据此,澳洲国立大学(ANU)讲师宋文笛告诉BBC中文说,公投结果表明,既然台湾方面已经做到其承诺的,“移除美方眼中双边经贸关系升级的路障,日后将双边经贸协议 (BIA) 落实的压力,即将转移到美国政府方面。”
外界分析,台湾当下的重要经贸目标是除了是持续2021年复谈的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之外,还希望签署台美“双边贸易协定”(BTA)前进。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有台湾民众忧虑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若流入低成本的餐饮行业,会影响收入不高的民众或学生健康。
莱猪解禁与台美关系
此次公投“反莱猪进口由中国国民党林为洲立委提出。公投结果,同意禁止莱猪得票为393万6554票(约48%)、不同意413万1203票(51%),公投案没有过关引发台湾舆论议论纷纷。
因为,此案除国际关注之外,也被认为是四大公投案中最有可能过关的提案。除了国民党之外,本土派的政党“时代力量”也公开同意暂缓莱猪进口,加上民众对于食物安全的焦虑,在民调上,此案一直最被看好通过。
但在民进党从总统府到行政院的“府院党”全台强势动员游说民众的同时,美国也不断释出对台经济友好信号,一方面捍卫美国猪肉安全,另一方面则表示希望与台湾扩展经贸合作。
12月7日,美国商务部长雷曼多(Gina Raimondo)与台湾经济部王美花部长首度举行视讯会谈。根据美国在台协会(AIT)新闻稿,会谈中双方同意透过新建立的“美台技术贸易暨投资合作架构 (TTIC)”进行合作,特别商讨在半导体(semiconductor)等领域的合作方案,巩固关键供应链,促进双边的投资与贸易。
台湾前总统陈水扁去年便称,虽然蔡英文说此举是台美经济全方面合作的重要起点。“但是蔡英文没说的是她已经抗拒不了来自美方的政治压力了。”
陈水扁又说,当年美国在台协会处长(AIT)杨苏棣(Stephen Markley Young)曾告诉他“美牛不是科学问题,也不是健康问题,而是政治问题”。陈水扁称,这是每一任台湾总统都要做的政治决定。马英九在2008就任台湾总统后,美国对台北重新进口美国猪牛的施压也并未停止。2012年,时任AIT处长司徒文(William A. Stanton)抨击指与马英九政府讨论含瘦肉精美牛进口议题,就像“漫长又黑暗的隧道”,是台湾“保护主义”的代表。
2020年,在美中贸易大战以及新冠疫情加剧两国磨擦的背景下,台政府宣布解禁含瘦肉精的美猪及美牛进口,代表美国利益的政府及评论者的反应甚佳,并不令人意外。
CPTPP门票到手?
分析公投结果,美国华府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 ASPI)副会长温蒂卡特勒(Wendy Cutler)在推特评论称,公投结果有助于台美双方将讨论良久的双边问题“抛在脑后,并持续加强与台湾在供应链、技术与其他新兴议题的经济关系。”
各界特别关注台湾在公投后如何加入CPTPP的问题。台湾经济部长王美花周一(12月20日)称,公投结果对于台湾加入CPTPP有很大帮助。
“如同过去马英九,为了加速与中国区域整合,推动台湾加入ECFA及修改服贸条例,引发太阳花运动,蔡英文在推动台湾往太平洋区域整合,加入CPTPP,也会遇到政治挑战,”他说。
不过,台湾政党“时代力量”过去便批评蔡政府以台美关系进展以及能否加入CPTPP“恐吓台湾民众”。时代力量称,英国今年初申请加入CPTPP,9月28日进入入会谈判,但英国并未开放“莱猪”。
此外,国民党中国大陆事务部主任林祖嘉也投书台媒称,台湾是否能加入CPTPP,取决于未来台湾能开放多少市场,“莱猪”开不开放不该是会员国在乎的事情,政府不该以牺牲民众健康做为代价。
由11个亚太国家在2018年签署的CPTPP是该区域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机制,覆盖了约5亿人口,和13.5%的全球经济。而CPTPP的前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原本是由美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 ; 欧巴马)在任时创立,被外界判定为当时其“回到亚洲”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为抗衡中国在亚洲日益增加的影响力。
根据台湾官方数据,CPTPP多数成员国是台湾的主要贸易伙伴,占台湾国际贸易的24%以上。2020年,台湾对中国出口(含香港)达到1514.5 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占台湾总出口值43.8%。
图像来源,BBC Chinese
根据台湾官方数据,CPTPP多数成员国是台湾的主要贸易伙伴,占岛内国际贸易的24%以上。
日本福岛食品
此次公投结果,引发印太(Indo-Pacific)地区区域政治关注。
譬如,美国在台商会会长韩伯儒(Rupert Hammond-Chambers)在公投后公开称,此次台湾公投结果,意味着台湾与美国、日本和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将再进一步建立重要联盟的途径在贸易和安全领域上的畅通,蔡英文的新任务是继续加强与美国、日本、欧盟和其他民主伙伴的关系,作为抵御中国压力的关键力量。
因此,除了美国之外,台湾与日本经贸整合的关系,在公投后成为焦点,特别是日本是CPTPP机制的重点国家,而日本核灾区的福岛周遭五县食品,多年来无法出口台湾,一直是日台双方磋商以久的烫手山芋。
被认为对日本执政党仍有影响力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便在台湾公投前夕高调接受台媒专访引发关注。本月初,安倍接受亲绿的台湾《民视电视台》访问说,他个人支持台湾参加CPTPP,但安倍称“蔡总统已经表示会接受CPTTP的所有有关规范,重点是CPTPP设有较高的规范。”
安倍访问播出后,日媒称安倍高调发言,是寄望台湾能解决莱猪问题后,接着讨论开放日本地震灾区的食品进口。
12月18日公投结果出炉后,日媒大幅报导分析公投结果,并将焦点转移到福岛食品解禁。日本《读卖新闻》称公投结果对期待开放市场、与加强台美关系、推动加入CPTPP的蔡英文政府来说是实质胜利。《读卖新闻》特别强调,此次公投案遭否决便有可能解除对福岛等5县食品的进口管制。台湾中研院副研究员吴建辉也曾对BBC中文说,加入CPTPP是台湾政府长期推动的政经战略目标,但能否解禁日本福岛食物进口,是目前台湾加入该机制的最大挑战。
日本国际教养大学(Akit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中国研究助理教授陈宥桦向BBC说,加入CPTPP需要与其他11个会员国做事先的阶段性协商。而对于国营企业的补贴、知识产权、数据储存等问题这些中国大陆都尚未解决,而轮值国日本对于遵守此类规则向来有很高要求。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朱松岭向港媒“大公报”表示,两岸在CPTPP在博弈“恐怕是美、日打台湾牌的延续,
蓝绿继续缠斗
此次公投也是台湾两大政党一次展现彼此政治实力的对垒。
台湾中央选举委员会前主委陈英钤在公投后的座谈会上观察称,民进党面对公投开始是惊慌失措,但方向确立后,全党一致团结,气势如虹动员支持者出来投票。反观国民党在党内团结上不够一致。
不过,台湾中山大学政研所廖达琪特聘教授则认为,此次公投对台湾两大党来说,如此低投票率是个警惕,没有人是赢家。廖达琪向台媒联合新闻网分析,蔡政府“府院党”全力动员,“和蓝营资源天差地远,投票结果,四大公投案都没通过得票门槛,绿营没能赢得风光,对蔡主席领导威信仍是警讯。”
宋文笛则告诉BBC,此次公投的结果证明民进党政府依然拥有充沛的政治实力,并未明显受到进入总统第二任期影响。“在早期公投议题民调相对不利的情形下,蔡英文政府依然具备足够的政治说服力和内部政治统合及动员力,带动开出对其有利的公投结果。”
图像来源,DPP , Taiwan
台湾年底举行的"四大公投案",蔡英文在民进党发表谈话,她提出"四个不同意",下令全党阻止"四大公投"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