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中國疫後復甦雖強勁 經濟成長明顯放緩

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喬治艾娃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已明顯放緩。分析師警告,中國正面臨房地產市場疲軟以及煤炭價格飆升和短缺帶來的苦果。(圖取自Pexels圖庫)
(中央社華盛頓6日綜合外電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今天表示,中國正逐漸從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中復甦,並在全球經濟扮演重要角色,但成長速度正在放緩。
總部位於華府的IMF發表聲明說,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視訊會議,共商通貨膨脹和疫後復甦等一連串議題。
IMF小百科
- 全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1945年12月27日成立,由189個國家組成,與世界銀行同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
- IMF以3種方式促進國際金融體系穩定:1.監督國際貨幣體系和成員國的政策,追蹤各地經濟與金融情況,必要時提出警告、2.援助國際收支困難的國家貸款、3.提供技術援助和培訓,助成員國發展健全的經濟政策工具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看更多
關閉
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小檔案
- 生日:1953年8月13日(66歲)
- 出身:保加利亞索非亞
- 學歷:哈佛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國家與世界經濟大學
- 現職:世界銀行執行長
- 經歷:歐盟執行委員會預算及人力資源副主席、全球適應委員會聯合主席、世界銀行集團代理總裁
看更多
關閉
喬治艾娃說:「中國(經濟)的確復甦強勁,但其增長勢頭已明顯放緩。有鑑於中國是全球成長的重要引擎,採取強力行動支持高品質經濟成長不僅有助於中國,也有助全世界。」
由於公共投資支出的回落速度超過預期,IMF於10月將中國今年與2022年的經濟成長預測下調0.1個百分點,分別為8.0%與5.6%。
儘管2021年的經濟成長預測代表中國展現出自2011年來最強勁的經濟成長,但分析師警告,中國正面臨房地產市場疲軟以及煤炭價格飆升和短缺帶來衝擊的苦果。
喬治艾娃還說,北京當局為擴大疫苗供應做出「重要貢獻」,使全球得以實現IMF設下的目標,即在今年底前為世界各國4成人口接種COVID-19疫苗,讓疫苗覆蓋率在明年年中前達到7成。
法新社報導,隨著美中紛爭未歇,喬治艾娃表示,各國必須「相互合作,以減緩貿易緊張局勢,並強化多邊貿易體系,這是成長和就業的重要引擎」。
IMF正在推動20國集團(G20)延長並優化債務減免倡議。IMF上週警告,許多未獲幫助的國家正面臨可怕危機。G20是由全球最富裕的20國組成,包括中國。
G20的「債務暫緩償還倡議」(DSSI)將於今年底到期,喬治艾娃說,她「樂見各方持續與中國就G20共同架構展開交流」,繼續向他國提供救濟。(譯者:劉文瑜/核稿:盧映孜)11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