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新外長:推動人權外交 檢討對中俄關係

捷克新任外長利帕夫斯基(左)表示,未來將推動人權外交,並檢討對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圖取自twitter.com/PiratIvanBartos)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19日專電)捷克新任外長利帕夫斯基表示,未來將推動人權外交,並檢討對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利帕夫斯基對台灣相當友好,日前才與來訪的外交部長吳釗燮共進晚餐。
捷克新聞社(CTK)報導,海盜黨的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ý)18日在上任後首次記者會表示,恢復捷克的名聲和地位是他擔任外交部長的首要目標,他打算讓外交重新涵蓋人權,推動馬尼次基法的立法。
馬尼次基法小百科
- 「馬尼次基法(Magnitsky Act)」是為紀念協助肅貪的俄羅斯律師馬尼次基
- 馬尼次基(Serguei Magnitsky)曾任美籍商人布勞德的投資基金顧問。布勞德在俄羅斯投資期間,發現眾多投資標的都有貪腐現象而打算揭弊,卻於2005年成為不受歡迎人物被逐出俄羅斯。
- 布勞德聘用馬尼次基繼續調查,查出投資基金所繳付的2億3000萬美元稅金被挪用,牽連單位包括警察及稅務等俄國政府部門。馬尼次基2008年提出檢舉,反遭逮捕入獄,隔年在不明狀況下身亡,死時37歲。
- 俄羅斯獨立調查員在馬尼次基死後發現他是在非人道條件下被拘禁,卻無人被司法追究。歐洲人權法院後來認定馬尼次基在被拘禁的11個月期間是受虐而死。
- 馬尼次基的遭遇引起國際社會關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2012年簽署「馬尼次基法」,反制美國認定侵害馬尼次基人權的俄羅斯官員,制裁措施包括禁止這些官員及涉案者入境美國,並凍結他們存放在美國銀行的資產。
- 「馬尼次基法」適用範圍逐漸擴大,從俄羅斯延伸到其他國家嚴重侵害人權的人物,還有一些國家近年陸續跟進,制定類似法案,包括愛沙尼亞、加拿大、立陶宛等。
看更多
關閉
馬尼次基法(Magnitsky Act)源自美國,內容主要是對侵犯人權的外國人實施凍結財產和拒絕入境等制裁。
利帕夫斯基還說,捷克將檢討對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他並強調身為歐盟和美國領導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一員對捷克安全和繁榮的重要性。
利帕夫斯基現年36歲,過去擔任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副主席時曾是「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成員,以對中國立場強硬聞名。他對台灣相當友好,10月底才與來訪的外交部長吳釗燮共進晚餐。
利帕夫斯基隸屬的海盜黨以政壇新生代為主力,重視民主、人權和自由等價值,視中國為監控人民的獨裁國家,主張捷克與俄羅斯和中國拉開距離。
海盜黨可說是捷克政壇對台灣最友善的政黨,在政策白皮書中支持與台灣來往,友台立場鮮明的布拉格市長賀瑞普(Zdeněk Hřib)也是海盜黨成員。
捷克10月初舉行大選,捷克總理費亞拉(Petr Fiala)領導的5黨聯合政府17日正式宣示就職。
根據5黨黨魁簽署的聯合執政協議,新政府打算扭轉總統齊曼(Miloš Zeman)親中、俄和反美、反對歐盟統合深化的路線,強化對美國、德國的關係,重拾前總統哈維爾(Václav Havel)以人權價值為導向的外交,帶領捷克回到西方。(編輯:韋樞)1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