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5T11:20:37.046Z
今年7月初滴滴受审查后,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潮就停了下来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12月24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的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和《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根据上述草案,中国证监会将带头建立企业境外上市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强化监管协同,所有寻求在境外首次公开募股(IPO)及再融资的中国公司都必须在中国证监会备案。在收到企业备案申请材料后,主动与有关主管部门加强沟通或征求意见,以提高备案效率;同时,证监会将配合推动有关主管部门明晰相关领域的监管制度规则。

审查备案后可赴境外上市

此外,对涉及外商投资安全审查、网路安全审查等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的企业赴境外上市,在提交备案申请前,企业应当依法申报安全审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提到,在遵守中国境内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满足合规要求的协议控制(VIE)架构企业在备案后,即可赴境外上市。证监会表示,如果提交了足够的材料,企业应该能在20个工作日内收到由监证会出具的备案通知书。

这表示,具有威胁国家安全风险的公司可能被禁止发行股票,而涉及网络安全问题的公司也会先受到进行安全审查。香港东方资本研究公司(Orient Capital Research)的董事总经理科利尔(Andrew Collier)向路透社发表了他的看法:「中国正在渐渐收紧境外上市的限制,但不会完全不留活路。」

中国证监会表示:新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更加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

「完善境外上市监管制度」

对此,证监会负责人面对媒体询问时称,完善监管制度是在资本市场深化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完善境外上市监管制度,不是对境外上市监管政策的收紧」,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更加健康、更可持续、更为长远的发展」。证监会认为,监管境外上市的现有规则已经过时,中国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必须履行国家安全保护义务,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拟议的新规则反映了中国进一步开放的愿望。

过去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大多使用VIE架构,以规避中国限制外资进入媒体和电信等敏感行业的规定。阿里巴巴和京东过去都曾使用这种结构,这也让它们在筹集资金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同时能绕过在当地注册的公司所必须经历的审查和漫长的IPO审核过程。科利尔表示:「真正的关键是需要保留多少数据,服务器的位置,以及美国或中国的会计责任。」

VIE架构即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Interest Entities; VIEs),也被称为「协议控制」,即不通过股权,而是通过签订各种协议的方式实现对实际运营公司的控制。 《证券时报》近日引用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说,目前所有在美上市中概股和超过一半在港上市的中资民营股均采用VIE架构,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和消费行业。

受滴滴影响

今年6月网约车巨头滴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后几日便因数据安全等问题,被中国网信办启动网络安全审查。随后,滴滴出行以及相关的 25 款 App 遭到下架。 12月初,滴滴宣布将从纽约证券交易所下市,并寻求在香港上市。

过去曾有不少中国企业在美国的证券交易所上市

根据金融服务机构路孚特(Refinitiv)的数据,2021年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融资约128亿美元,但7月初滴滴受审查后,这波上市潮就停了下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在今年8月暂停中国VIE架构公司在美国的IPO,并于12月要求外国上市公司须公开账目。证监会主席詹斯勒(Gary Gensler)提到:「如果中国运营公司的审计师在未来三年内不公开他们的账簿和记录,无论是在开曼群岛或中国注册的公司都将无法在美国上市。」

(综合报导)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相关图集:2021年的中国科技企业:内外交困

反垄断和数据安全:自2020年底以来,北京以反垄断和保障数据安全等为由加大了对中国科技公司的监管力度。除了被点名批评和约谈,许多科技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罚款。经历了20年宽松管制下蓬勃发展的中国互联网行业由此深受重创。
常见特征:有专家注意到,受管制的企业大多是有能力收集大量用户信息,取得市场中绝对优势地位的平台类企业。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科技政策教授、中国问题专家梅飞虎(Maximilian Mayer)曾向德国之声分析:“这场运动的目的是加强对大型互联网企业及其数据处理方式的监管。”
科技股受创:在监管政策收紧的情况下,中国科技公司市值不断缩水,从而加剧了市场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放缓的担忧,投资者的情绪普遍受到影响。
科技“大佬”跌下神坛:不仅科技公司遭遇重创,这些公司的创始人自身也感受到了政府重拳的力量。首当其冲的是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2020十月下旬马云高调抨击中国金融监管制度。不久后,阿里巴巴的金融业务——蚂蚁集团的上市计划被中国监管机构叫停。马云随之淡出公众视野。
财富再分配: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国科技业巨头们纷纷表态全力支持,例如,腾讯及阿里巴巴将分别投资500亿和1000亿元助力“共同富裕”。外界分析,中国政府利用打压行动来推动科技巨头与员工和消费者分享其财富,缩小在政治上比较敏感的贫富差距。
双重压力:在中国勒紧“网络安全”缰绳、美国高举“外国公司问责法”的双重压力下,今年6月底才登陆纽交所的中国网约车巨滴滴出行不久前正式宣布“退美赴港”,打响大型中国互联网公司从美股退市的第一枪。总而言之,想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一方面要面对中国监管机构严格审查,另一方面还要面临美国方面更严谨的风险披露要求。
遭美国封堵:“软科技”企业遭遇中国监管的同时,华为和大疆等“硬科技”企业则受到更多来自国外的限制。多年以来,美国不仅致力于在本国国内根除华为等中国设备,也试图说服其它国家不要选购相关设备。《安全设备法案》(Secure Equipment Act)是美国政府为打击中国电信和科技公司所做出的最新动作之一。
连出重拳:美国收紧对中国科技企业限制的另一个例子是:将中国人工智能巨头商汤科技列入一份投资黑名单,美国政府称该名单上的公司为中国的军事发展提供支持。本周,美国财政部再将多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商用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以及多个生物技术公司,并严禁对名单上的公司进行投资和出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