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2021:8大新闻重点
2021-12-27T04:30:17.667Z

(德国之声中文网) 2021年即将画下句点,德国之声整理中国在这一年的重要新闻事件,从台海紧张局势、中国国内发展到应对外国的策略,以及北京回应国际疫情溯源调查要求、香港与新疆人权议题,还有重大人物事件,看看这个动荡不断的一年。
1.台灣问题:中美角力核心
美國總統拜登1月上台後,延續特朗普執政時期的台灣政策,多次派遣國會議員訪台,並在今年12月邀請台灣參與民主峰會。拜登甚至在2021年10月受訪時表示,若中國武力犯台,美國將防衛台灣。相關言論讓外界議論,美國在台灣議題上,是否將朝「戰略清晰」發展。
中國则延续對台军事施压策略,派遣飛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的军机屡次创下新高,根据台湾国防部的统计,从2021年1月至12月已超过940架次,超越2020年的380架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重申不放棄武統台灣。台海局勢也成為包含日本在內的鄰近國家非常重視的議題。美国主导在多个峰会中首次提出台海問題,将台湾置于印太戰略中的重要位置。
另一方面,在美國的鼓勵下,包含立陶宛、捷克與斯洛伐克在內的多個歐盟國家也提升與台灣的互動。其中,立陶宛允許台灣在其境內以「台灣」的名義開設辦事處,此舉也激怒中國政府,試圖以經濟制裁與降低外交關係層級等方式來脅迫立陶宛。
2.中国发展:全国两会与六中全会
中国在3月4日到11日召开两会,期间讨论通过了许多重要议案,决定中国未来走向,包括全面开放生育,提出「三孩生育政策」,以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虽然中国尚未从疫情中完全恢复,但经济上还是将经济目标GDP增长设定在6%以上,同时要解决中国科技发展遭到「卡脖子」的问题,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对外政策上,中国继续坚持反对欧美国家藉由「人权议题」来「干涉中国内政」,且要透过贸易推进合作。
11月8日到11日的六中全会是另一个中国发展规划看点,其中倍受关注的《第三份历史决议》与过去两份历史决议不同,内容主要以整理过去中国共产党百年的成就为主,以其史观挑战西方文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更是这次会议的重点主题,藉由确立他的历史地位巩固权力以及统治正当性。

3.恒大:中国地产商危机蔓延
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恒大在9月传出财务危机引发投资民众抗议,董事长许家印亲上火线安抚投资者,但期间传出高管提前赎回投资商品,状况如火上加油。除了中国地产业震荡,也让专家忧心全球经济受到影响。
恒大几次错过给付海外投资人债券利息,出现破产疑虑,地产业其他公司也传出财务吃紧,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隐忧。中国政府迟迟未出手,但在10底传出北京要求许家印用个人财富偿还恒大债务。到了12月初,中国政府终于出手,由广东省政府宣布派出工作组协助维持恒大经营,但恒大危机持续。12月中,恒大债务继续加深,惠誉宣布下调恒大和另一家地产商佳兆的评级。
4.疫情起源:第二次中国调查未能成行
在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一年後,國際社會在2021年開始要求中國分享新冠疫情初期的原始數據。2021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派遣專家小組至疫情起源地武漢進行調查,但經過4週考察,專家小組僅得出「新冠病毒可能從一種動物傳播至另一種動物」的假定,並坦承他們無法破解疫情起源。
在那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國家持續以疫情起源為由向中國施壓,世界衛生組織也公開表示中國有義務提供與疫情起源相關的數據。美國總統拜登在2021年5月下令情報單位對疫情起源進行為期90天的調查。在今年11月解密的相關文件中,美國情報單位指出, 若無法透過中國取得與最早病例相關的訊息,美國無法針對病毒起源下確切結論。
自疫情爆發後便不斷被質疑替中國護航的世衛組織,也在2021年多次要求中國提供疫情起源相關的數據,並於今年9月再次召集專家,準備重啟疫情起源調查,不過相關的提議也遭到中國強烈反對。
5.新疆:「种族灭绝」的指控
在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於2021年1月卸任前將中國過去幾年在新疆鎮壓少數民族的行為定義為「種族灭绝」與「反人類罪」後,多個人權組織在2021年都對中國在新疆施行的政策做出定義。人權觀察在2021年4月發佈一份報告,認定中國在新疆迫害維吾爾人與其他少數民族的行為,已構成反人類罪。
此後,總部位於英國的維吾爾族法庭也在本月初公布結論,表示法律專家認定中國在新疆的鎮壓已構成「種族滅絕」。面對國際社會越來越強烈的批評聲浪,中國政府仍駁斥這些批評,稱其為「污衊」或「造謠」,并透过社交平台与网红宣传新疆「安居乐业」的形象。
针对中国从年初就一直传出有关新疆强迫劳动的指控,美國政府在圣诞节前由总统拜登簽署了《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限制美國企業從新疆進口商品,以避免讓消費者使用可能透過強迫勞動所生產的商品。美國政府也在2021年對數名被認定負責制定與執行新疆政策的中國官員進行制裁。

6.香港:自由持续倒退
在《香港国安法》出台后,进入2021的香港持续国安行动,包含国安教育,民调显示港人不快乐,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民望持续低迷。1月传出53位民主派人士,包括知名社运人士黄之锋遭捕,相关运动人士也持续遭受起诉。面对英国提供海外护照BNO持有者进入英国工作与生活的权利,北京宣布不再承认BNO。
在全国两会前,北京预告将以「爱国者治港」为原则,改变香港选举制度,有47人因为初选违反国安法被捕。最后中央以「防止多数人独裁」为名实施改革,将被选举人限定在北京认可的圈圈内,被欧美国家指责违反「一国两制」承诺。美国也对此发出制裁。最后香港在12月20日的立法会选举中出现有史以来最低的3成投票率,学者专家认为此结果显示港人对北京统治代表性的质疑。
在香港人权持续受到打击之际,留在香港的民主派人士开始陆续遭判刑,其他如罗冠聪等离港接受其他国家庇护,在海外为香港民主自由发声。香港媒体也开始被整肃,公营的香港电台先传出人事变革,媒体人黎智英重罪缠身,他经营的《苹果日报》两度遭到警方搜索后停刊,其他媒体也出现寒蝉效应,许多有关中国调查新闻的记者离职,新闻自由度下降。国安法影响下,多个民间团体,包含民阵、支联会、职工盟传出解散,香港各大学学生会也被校方「割席」或是失去代表资格。
香港六四纪念活动全面遭禁,六四纪念馆被封之后传出在网上重新开放。香港大学在12月先传出在未经创作者同意下移除「国殇之柱」,香港中文大学也在其后将民主女神像搬离,岭南大学也去除六四浮雕,除了引起学术自由倒退疑虑之外,也被认为是对讨论六四事件空间的近一步压缩。
7.彭帥:性丑闻事件掀起轩然大波
今年11月,中國網球女將彭帥在微博上發文指控中國前副總理張高麗長年來性侵她。雖然貼文30分鐘內便被刪除,但彭帥事後與外界失聯數週,引發各界擔憂,並懷疑她受到中國政府噤聲並控制人身自由。
彭帅事件引起多个国际网球团体和网球名人关注,其中最大力发声的国际女子网球协会 (WTA)甚至在12月初宣布即刻暂停所有在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的赛事。WTA主席西蒙(Steve Simons)持续质疑彭帅能否自由发言,也要求中国调查她的「性侵事件」。
雖然後來國際奧委會兩度稱與彭帥進行視頻對話,駁斥外界諸多揣測,但因中國政府持續拒絕正面回應相關問題,使美國為首的多個民主國家過去幾週紛紛以人權等因素為由,決定對2022年初即將登場的北京冬奧進行外交抵制。
彭帅本人则是在12月19日突然现身「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访问视频,她在其中否认自己说到遭到性侵,也说微博贴文遭到误解。但随后媒体发现该访问者是该报离职记者,目前担任中国官方组织公关工作,也让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8.孟晚舟:案件落幕、争议未停
孟晚舟在2018年12月因为欺诈罪遭到美国指控,并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捕,此后两加拿大人迈克尔和康明凯在中国遭到拘捕,事件一直延烧到2021年。加方指控北京「胁迫外交」,因为孟晚舟遭捕而把两名加拿大人当做报复的人质。美国新任总统拜登也介入,表示华盛顿会协助全力救援两加拿大人。
2021年3月传出迈克尔和康明凯即将受审的消息,双方家人奔走希望可以拯救他们,孟晚舟案也持续法律攻防战,最后孟晚舟与美国达成认罪协议,遭到释放返回中国,两位加拿大人也回到母国,但是中国「人质外交」的手段持续引起各方讨论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