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中国电子烟“完全禁止”风险解除 行业‘马太效应’初现、终端零售承压
路透北京11月30日 - 中国国务院一纸修改烟草专卖法条例的公告,要求“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正式宣布中国电子烟获合法身份,一扫此前业内对其“一刀切”禁止的忧虑。但在“专卖专营”的要求下,业内人士亦对电子烟行业加征税收、牌照限制等潜在风险表示担忧。
“电子烟确定能卖了,”一位电子烟企业人士对路透称,实施条例的政策修改正式承认电子烟在中国的合法地位,并将其纳入国家烟草专卖局监管;“长期来看,电子烟行业步入更安全、合规的阶段”。
中国是电子烟主要的生产和出口国,“中国承担了全球电子烟供应链90%以上的业务,”前述行业人士据称。中国电子烟行业委员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计电子烟出口额为632亿元人民币,内销185亿元,出口及内销预计每年增长28%。
在电子烟纳入烟草专卖监管的前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文称,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并指出“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量身定制监管模式”、“大力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国务院“修例”赋予中烟监管职责,后续在中烟主导下监管细节有望陆续出台;电子烟行业步入“有法可依”的合法监管时代,雾化品类“完全禁止”风险解除。
中国国务院上周五公告称,决定修改“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新增“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条款,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尽管获得了合法身份,但行业并非高枕无忧。
中信证券研报并称,电子烟“专卖专营”风险犹存;中烟垄断经营批发环节的中性情形以及中烟仅主导监管和征税、民企参与各环节经营的乐观情形为大概率监管方向。
“业内现在更多的是不确定性情绪,首先是参照卷烟监管下税收对产业上下游的冲击;其次是经营资格上,参考卷烟监管是否意味着中烟渠道、品牌或是其他,”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子烟行业分析师表示。
电子烟现阶段仍被视为普通消费品,缴纳税率低于20%,相比之下卷烟消费税率则约36%-56%。电子烟纳入烟草专营后,税率的调整可能大大压缩其利润空间。
**“马太效应”初现:资源或向头部聚集**
前述电子烟企业人士表示,电子烟行业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将加剧,资源向具有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集中;尽管短期来看,税收增加等因素将压缩电子烟毛利率,但龙头企业所获市场份额的集中将部分冲抵负面影响。
该人士并称,专营专卖监管下,电子烟线下店可能大幅减少,还要考虑到每个分店都将需要申请相应合规牌照,且店与店间存在距离限制。
依据中国现行烟草专卖法,烟草零售商需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才能合法售卖,且两家烟草证店距离要求30-100米以上。
早在2018年8月、2019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就多次发布政策文件,禁止向未成年人售卖电子烟,并强调不得通过互联网销售电子烟、发布电子烟广告;这给电子烟线上销售划上句号,并推动了其线下零售扩张。
“从今年三季度开始,品牌商和渠道商都在不断清库存的阶段,而现在来看已经到了清库存的尾声,”另一位长期追踪电子烟领域的分析师表示,市场此前的系列行为也预示了监管政策的落地。
今年以来,在政策不确定性下,电子烟概念股大幅下挫,中国电子烟制造龙头--思摩尔国际今年迄今跌逾两成;在美上市的中国电子烟龙头--雾芯科技现市值更是缩水至年初上市时的五分之一。
不过,自11月以来,多支电子烟龙头股对政策将至的消息早已有所反应,思摩尔国际、华宝国际本月涨幅达三到四成。
香港安里控股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黄伟康表示,思摩尔股价由30多港元的水平上升到当前的约50港元,已经反映中国不会全面禁电子烟这个因素。电子烟行业竞争性仍然较大,突围而出并非易事,市场未必可见百花齐放。
**行业标准向“减害”方向推进**
伴随国务院修订烟草专卖法条例,电子烟“国标”也在积极推进中。全国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显示,电子烟国标计划状态近期发生变更,从正在审查变成正在起草。
花旗在近日研报指出,尽管并未发布详细法规,此次将电子烟合法化条例的推出仍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电子烟国标从“评估”到“草案”时间周期约6个月,而其下一步详细准则的推出也大概将以此为周期。潜在法规将包括产品规格(即尼古丁含量、口味)、经营许可证(生产、销售)和征税等。
“中国未来政策细节也可能参考美国,”一位电子烟业分析师表示,同样将电子烟作为烟草产品进行管控,美国还通过限制电子烟口味来减少其对未成年人的吸引,从而回归电子烟‘减害’功能;这也可能给完善国内标准提供借鉴意义。
“国内头部电子烟企业也已出现对此政策风向的布局,”前述电子烟企业人士称,如推出口味高度还原卷烟的产品线,专为满足老烟民需求,“中国拥有超过3亿烟民,而电子烟渗透率不过1%,仍有广大市场拓展空间。”
实施条例发布当晚,雾芯科技在微信公众号发文回应,坚决拥护条例修改,并将后续积极落实监管要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努力为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和社会多做贡献。(完)
(路透中文部徐凯文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