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2021 - 15:15

美国总统拜登倡议发起的线上民主峰会9日启动之际,法国«费加罗报»和法共«人道报»从不同角度,报道这次中美隔空较量。«费加罗报»一方面介绍拜登联合自由民主国家,对抗胁迫作为的体制的努力,另一方面,介绍中国做出的回应。«人道报»则凸出拜登在以民主之名,开展对抗中国之实。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财经报刊«回声报»发表长篇报道,回顾这20年间中国经济令人炫目的快速增长。另外,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政府先后宣布外交抵制2022北京冬奥会之后,«费加罗报»观点争鸣版刊登法国汉学家玛丽-侯芷明等二十多名学者及作家,呼吁抵制北京冬奥会的联署呼吁书。

法国学者联署:必须抵制北京冬奥会

在这份公开信中,法国汉学家玛丽-侯芷明、作家Pascal Bruckner、社会学学者Nathalie Heinich等二十多名知识界人士,联名呼吁,希望法国政府不要让运动员成为一个极权的军警政府欺骗行动的参与者。联名信指出,现实与那些秉持所谓“奥运精神”的人的幻想相反,北京政权丝毫没有因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而民主化。而2008年的北京奥运掩盖了同年3月在西藏发生的所谓“人民战争”。此后,中国当局有对新疆维吾尔人展开文化摧毁以及肢体迫害政策。三百万维吾尔人被关入集中营,强迫劳动。人权组织国际特赦称之为“反人类”罪行。在香港,反对北京控制的示威者遭到严厉镇压,习近平推出的港版国安法让新闻自由以及一切民主团体窒息。联署书强调,中国共产党无所顾忌地将奥运赛事当作自我吹嘘和地缘政治的武器。针对北京政府指责拜登政府将体育活动政治化,联署书指出,在一个极权国家,体育和所有其它活动一样,都完全被政治化。前往参加此次冬奥会,并不简单地是去滑雪、溜冰或体育旅游,而且也是参与一个极权的军警政权,公开将体育赛事作为意识形态控制工具的障眼法伎俩。公开信联署人因此呼吁法国政府及其部长,尤其是青年体育部保障和法国奥委会等体育机构,不要派人参加北京冬奥会。公开信也呼吁欧洲联盟及各欧盟机构立场鲜明地支持那些决定抵制北京奥运的国家和各国奥委会,呼吁欧盟各国议员、人道组织和人权团体行动起来,动员欧洲运动员拒绝参加本届冬奥会。

拜登希望联合自由民主国家对抗胁迫性政权

“拜登希望联合自由民主国家对抗胁迫性政权”,这是«费加罗报»关于首届全球民主峰会的报道文章的标题。文章指出,在胁迫性政权影响开始扩大的当今世界,美国总统希望借此次峰会,宣扬民主体制的好处。他将在开幕讲话中强调这场全球对决的地缘政治意义。文章指出,尽管这次峰会的各种措辞有些模糊,视讯会议的形式可能也难以产生具体效应,但民主在当今世界出现倒退,却是事实。文章引述美国历史学者Anne Applebaum在«大西洋»杂志发表的研究指出,20世纪是一部缓慢且艰难斗争的历史,它以自由民主战胜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或民族主义等意识形态告终。但21世纪自开始以来,却正走在截然相反的道路上。

«费加罗报»同时刊登文章,介绍没有被邀请参加这次全球民主峰会的中国做出的反击。中国政府在峰会前夕发表 “中国的民主” 白皮书,称中国是 “全过程民主” ,而美国则是 “病态民主” 。但作者认为,这种恼羞成怒的反应暴露出这个政权对发生苏联解体式情况的担心。这次民主峰会被看作是拜登政府努力孤立中国的行动。而北京则坚信时间对自己有利,将目标转向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相信发达国家会最终在这场意识形态世纪较量中,自行垮台。

法共«人道报»的报道更侧重这次峰会的地缘政治意义,似乎有意将峰会主旨“民主”,与对抗中国的意图区分开来。文章标题是:“地缘政治:民主峰会,还是对抗北京的峰会”。文章指出,美国政府越来越难以掩饰这次峰会的性质,是孤立中国。巴黎美国大学国际关系专家Philp Golub针对拜登政府上任以来的合纵连横努力评论说:美国想要通过组成各种联盟,而不是战争,来对抗中国的崛起。被峰会排斥在外的中俄两国也试图打造他们的多边联盟。但中俄两国之间也有竞争。Philp Golub表示,美国政府内外也在讨论,美国是否应当拉拢俄罗斯,避免他与中国靠近,以便让俄罗斯更接近西方,而不是东方。世界是否正进入一场新冷战呢?Philp Golub表示,中美置身本世纪国际关系核心,人们看到的是在一个比冷战时期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的一种新的二元竞争,但并没有两大对立阵营。

争夺数字化时代的科技优势:中国未必能赢

中国入世20周年。«回声报»驻京记者文章写道:没有什么词语比“炫目”更能恰如其分地概括中国重返国际贸易体系20年来的经济成就。历史上,还从未有哪个国家得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规模的发展。如今,国际社会正目睹中美之间的正面交锋。但文章认为,尽管中国赢得了第一局,在制造业占有必不可少地位,但中国不一定能赢得第二场挑战,也就是争夺数字化时代的科技优势。

«回声报»也发表文章,介绍中国在国际舞台试图制定中国规则与标准的努力,但认为,尽管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在国外的实际影响力常常被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