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护国神山”台积电举办法人说明会,公布最新经营状况
特约撰稿人 林庭苇 发自台北
2021年1月14日,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简称“台积电”)的法人说明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展开。
根据今日释出的财报显示,台积电 2020 年第 4 季的营收为 3615.3 亿元,税后纯益 1427.7 亿元,每股纯益 5.51 元,再度突破历史纪录;毛利率为 54 %,营业利益率 43.5%,税后纯益率则为 39.5%。
在先进制程方面,台积电 5 奈米制程出货占 2020 年第四季晶圆销售总额的 20%,7 奈米与 16 奈米制程出货,分别占 29%和 13%;总体而言,先进制程(此指16奈米与其他更先进制程等)营收占台积电全季晶圆销售金额的 62%。
以公司公布的数据来看,台积电整体表现优于预期:其原本预估 2020 年第 4 季营收将落在 124 亿至 127 亿美元之间,毛利率预计为 51.5% 至 53.5%,营业利益率则预计为 40.5% 至 42.5% 之间(以 1 美元兑 28.75 台币的汇率假设来计算)。
针对未来发展,台积电根据目前的商业前景,预估 2021 年第 1 季的整体表现为:营收介于 127 至 130 亿美元之间,毛利率介于 50.5% 至 52.5% 之间,营业利益率则预计介于 39.5% 至 41.5% 之间。
此外,台积电预期,2021 年的资本预算将落在 250 亿至 280 亿美元之间(以 1 美元兑新台币 27.95 元的汇率假设计算),此一数字高于外界原先估计。
“在 5G 智慧型手机上市和 HPC(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高效能运算)相关应用的驱动下,业界对5奈米技术的强劲需求,撑起了我们 2020 年第 4 季的业务。”台积电财务副总经理、财务长兼发言人黄仁昭解释,“进入 2021 年第 1 季,我们预期,HPC 相关需求、汽车部门的复甦,以及智慧型手机等,将会持续支撑我们的业务。”
会议中,台积电总裁兼副董事长魏哲家也表示,产能吃紧是目前一大问题,希望能与客户密切合作,解决困难。
法说会当日,台积电股价以 587 元开出,终场收在 592 元。前一天,台积电股价才创下历史新高,收盘价落在新台币 605 元,市值达到 15.65 兆元。
市场研究机构集邦科技(TrendForce)评估,2020 年第 4 季,台积电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占有率可望达到 55.6%,稳居晶圆代工市占率第一。其次依序为市占率 16.4% 的南韩三星(Samsung)、市占率皆为 6% 左右的台湾联华电子(UMS)与美国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
就整年表现而言,台积电 2020 年全年营收为 1.339 兆,年增率高达 25.2%,营收金额已连续 11 年创下历史新高。另外,全年税后纯益率为 38.7%、毛利率 53.1%、营业利益率则为 42.3%,分别比 2019 年高出 6.4% 、7.1% 和 7.5%。
台积电,台湾民众心中的“护国神山”
虽然台积电一直都是台湾民众心目中的明星公司,但近一年来,在风云多变的国际情势中,它以“护国神山”之名,受到越来越热烈的关注与讨论。
2020年,在中美贸易战以及 COVID-19 疫情先后重击全球经济的情况下,台积电先进制程的研发进度仍马不停蹄:台积电不只在 7 奈米制程方面超前了世界晶片巨头英特尔(Intel),下半年更成功推动 5 奈米制程进入量产;同时,3 奈米制程预计于2022 年下半年量产,而 2奈米制程的研发设计中心则已经选址于台湾高科技产业的“老家”新竹市。
与此同时,2020年以来,美国开始以国安问题为由相继制裁华为、中芯等中国科技公司,并高喊“重组供应链”,希望将关键制造技术迁回美国,降低对中国的依赖。而重组供应链的其中一个策略,便是拉拢掌握半导体制造关键技术的台湾。
2020 年5月15日,台积电宣布其有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设厂,采用5奈米制程,预计2021动工、2024年开始量产;同一日,美国宣布新一波的华为禁令,禁止美国企业和使用美国技术的国外供应商供货给华为。
这两个同步的消息,被不少人解读,是台积电被迫“选边站”的表现:原本台积电同时为中国的海思半导体以及美国的苹果(AAPL)、辉达(NVDA)、超微(AMD)等公司供应先进制程,如今隶属于华为集团的海思被列入美国政府的“贸易黑名单”,台积电将无法继续出货给海思。
2020年下半年,随着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力道加强,台海两岸关系也日趋紧张。原本就因两岸问题位处冲突前线的台湾,在贸易战里又逐渐向美国靠拢,中共开始每个月频繁派遣战机逾越海峡中线。
2020年9月4日,美国在台协会处长郦英杰在“重组供应链:促进理念相近伙伴间之韧性论坛”的活动中致词,表示“台湾是可靠的伙伴,也是关键的要角”。他强调,“随着日益认识到将未来寄托于中国所带来的危险,许多公司──包括台湾企业──也已开始寻找其他的替代生产及制造中心”,虽然不是所有台湾公司都能轻松把业务从中国搬回台湾,台湾的土地、能源及劳动力也确实较为有限,但呼吁各国携手努力,“帮助各经济体、产业及公司打造安全的供应链”。
“矽盾”还能继续保护台湾吗?
2020年 8 月 3 日,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引用半导体市场研究公司 VLIS Reasearch 执行长 Dan Hutcheson 的说法,指出台湾的“矽盾”使其如同“美国的第 51 州”,并强调“美国负担不起将台湾输给中国的代价,因此美国需要保护台湾”。
事实上,台湾拥有半导体产业作为“矽盾”的说法,并非第一次出现。
2001年9月,科技记者 Craig Addison 出版《矽盾》(Silicon Shield: Taiwan’s Protection Against Chinese Attack)一书,讨论两岸对峙对台湾及全球科技产业的影响。书中主张,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如同一块坚实的“矽盾”,能够抵御中共的武力威胁:一旦中共威胁对台动武,美国将不会袖手旁观,而且台湾在世界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将提高中共动武的成本。
《矽盾》一书中提到,随着资讯科技跃升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产业之一,资讯科技产品的核心原料“矽”也如同石油一般,成为人类高度仰赖的资源。而台湾所制造的矽晶片、液晶显示器和被动元件等关键零组件,正是全球资讯科技产业链不可或缺且难以取代的一环。若两岸发生冲突,将彻底打乱供应链,如此一来,对美国、日本、欧洲甚至中国自身的科技业,都将产生冲击。
二十年后,随着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关键地位,近两年来“矽盾”的说法成为台湾各大媒体与民众热切关注的焦点。供应链中的其他台湾企业也沿用“神山”譬喻,指出台湾的“护国神山不只一座”;全台湾市值第二的鸿海科技集团创办人郭台铭,日前便公开表示,台湾要有更多“护国神山”,希望鸿海集团迎头跟上。
自 2020 年掀起的“护国神山”的热潮,在 2021 年伊始,仍方兴未艾。未来,除了最受瞩目的台积电以外,台湾的相关电子资通讯产业,会如何继续成为疫后产业的经济发展引擎?又会如何以“矽盾”之姿帮助台湾在强权环伺、变幻莫测的地缘政治下求生?将是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