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政者显然知道影视文化无远弗届的影响力,而他们认为这样的影响力,很可能已经伤害了王室形象?」

特约撰稿人 翁煌德 发自台北

《王冠》第四季剧照。
《王冠》第四季剧照。网上图片

第78届金球奖稍早公布入围名单,由彼得.摩根(Peter Morgan)编剧的Netflix(网飞)影集《王冠 The Crown》(2016-)获得六项大奖最佳剧情类剧集等六项大奖,表现最为出色。值得特别一书的是,女王与黛安娜王妃(Diana, Princess of Wales)双双入围最佳女主角,“婆媳之争”从戏里延伸至戏外。

《王冠》目前发展到了第四季,许多人谈到这部作品的特色时,往往会称许它坚实的演员阵容与高规格的历史重现。然而,若真以严格标准看待,本作的“历史重现”有许多描绘未必符合史实,想像成分其实占上很大比例。而这样对历史的“再创造”也时常引发争议。

不过毕竟英国王室讳莫如深,本来便不可能将王室成员茶余饭后的对话向外公开,外界顶多只能透过“非正式”(如狗仔队偷拍、真实性存疑的内部爆料等)管道去推敲王室内幕。王室之所以非得要保持神秘感,一方面也是因为必须坚守政治中立的原则,一旦传出任何涉及干政的传闻,便可能动摇皇室存续。保留一定的距离感供民众仰望,稳坐国家象征,是英国王室长期以来遵循的不二法则。

对于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而言,君主所象征的便是国家本身,且身分完全超乎政治之外。一旦形成脱欧之乱、疫情危机等等,民众通常只可能将苗头对准政客,而不会去责难王室。在国家深陷类似灾祸时,君主作为精神象征,可即时出面抚慰人心,令国民相信即便朝野政治纷乱,但国家根本并未动摇。

但也就因为存在神秘感,也才激起民众的窥奇欲望。大家也想知道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是不是也会跟菲利普亲王(Prince Philip)打情骂俏,是不是真的有存心刁难黛安娜王妃(Diana, Princess of Wales),又有没有私心最爱的孩子。最后一题,女王当然不可能公开说,但答案却是举世皆知,而这也出现在了第四季的情节之中。

《王冠》第四季剧照。

《王冠》第四季剧照。网上图片

“穿凿附会”皆有其因

这些刻意的编造都有其原因,基本传达了英国社会、政坛、王室在当时的现实处境。彼得.摩根写出了英国不同时代之下、不同阶层的人的集体潜意识。

由于素材有限,大牌编剧彼得.摩根也只能就现有资料,发挥想像,说直接一点,就是“穿凿附会”。例如在第二季第八集的《亲爱的肯尼迪夫人》(Dear Mrs. Kennedy)中,女王与迦纳领导人恩克鲁玛(Kwame Nkrumah)共舞,成功制衡苏联,实际上是纯属虚构,是加油添醋的产物。而在第三季第四集《布比金斯》(Bubbikins)中,菲利普亲王被描绘成对母亲爱丽丝公主(Princess Alice of Battenberg)极其冷酷,不过事实却是截然相反。

然而,这些刻意的编造都有其原因,基本传达了英国社会、政坛、王室在当时的现实处境。举例来说,在第四季第五集的《费根》(Fagan)之中,一名无业男子麦可.费根(Michael Fagan)两度闯入白金汉宫,第二次甚至闯进女王寝室,这部分确实是史实。而在剧中,女王起先惊吓,但仍耐心与之对谈,费根向她埋怨了柴契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的经济政策如何撕裂国家,最后他们甚至得以握手道别。

不过依据史实,费根当时拉开窗帘后,惊醒的女王只说了一句:“你在这里做什么?”当费根坐在床缘试图与之对话时,女王便惊慌失措地喊道“我马上回来”,便消失无踪。后来迎向费根的已是警卫人员。

然而,值得玩味的是,麦可.费根事后也曾坦承自己对时任首相柴契尔确实有所不满,编剧彼得.摩根也许并不清楚他的具体想法,但他却在作品之中巧妙地将他作为当时被忽略的失业劳工的象征者,安排他来向女王当面劝谏。我们或许可以解读成:虽然费根当下什么都没说,但编导却让他说出了自己的内心话。而这个剧情设计也贯串前后,强化了对柴契尔夫人威权作风的质疑。

可以说这个系列作品的可观之处在于,彼得.摩根写出了英国不同时代之下、不同阶层的人的集体潜意识。固然为了戏剧化,内容多有夸大之处,但对时代气息的捕捉、对人物欲望的描绘都颇为精确。

《王冠》第四季剧照。

《王冠》第四季剧照。网上图片

面对指控,Netflix拒绝免责声明

陶敦未必不知道他的要求恐怕只会使《王冠》获得更高关注,但他不能不出言维护王室。 整体而言,《王冠》也许存在不少虚构成分,但至少反映了这些王室人物的思想轮廓。

不过《王冠》第四季首映后,不出意料地,还是掀起非议。原因不难理解,故事所阐述的时代越近,的确越容易引人不安。Netflix不用担心前三季引发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或者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跑出来批评指教,毕竟这些人早已作古,而大多数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也早已凋零。但黛安娜王妃与王储查尔斯王子(Charles, Prince of Wales)的世纪之恋与悲剧结局,世人却仍历历在目。

最令王室感到不堪的,是编导的创作视角确实存在明显偏袒,例如查尔斯王子与情妇卡蜜拉(Camilla Parker Bowles)的偷情场面被清楚描绘,反观同样偷情的黛安娜王妃却被轻轻放下。当然,如果有完整看完每一季的剧迷,便知编剧其实早有暗示这一切悲剧根本源自于王室制度面的僵化,以及沉重的王室职责何以造就成员的扭曲性格。但无论如何,比起僵硬的传统王室成员,魅力独具、更富人性化的黛安娜王妃所展现的非典型性格,确实更受世人所拥戴。

编导不出意料地描写了黛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之间的婚姻嫌隙,唤起了老一代英国人对这段尘封历史的记忆。要知道,卡蜜拉早在2005年扶正成为查尔斯王子之妻,多年下来她可是不停遭受揶揄与媒体霸凌,近年好不容易声望终于有所提升,现在却又因为一出电视剧,让她声名再毁。对她感到陌生的年轻一辈英国人,从此对她的印象,恐怕也只会是“最强小三”。

眼看未来国王与待位王后遭到这般“黑化”,英国文化大臣奥利弗.陶敦(Oliver Dowden)在2020年12月初破天荒地指控《王冠》误导观众对王室产生负面印象,要求Netflix在片头加上免责声明。结果Netflix悍然拒绝。陶敦未必不知道他的要求恐怕只会使得《王冠》获得更高关注,但站在他的立场,哪怕是做样子也好,他不能不出言维护王室。

整体而言,《王冠》也许存在不少虚构成分,但至少反映了这些王室人物的思想轮廓。例如许多人总是好奇高龄九旬的女王为何不尽早退位,让待位将近70年的儿子查尔斯继位,不过观者在第一季时,便能察知女王接下王冠之后遭受到的种种压力与磨难。使之必须承担这一切的,便是他那史上第一位退位的国王叔叔间接造成。从此之后,坚守传统与规范,重振王室声誉的责任,全落在她头上,再次打破王室惯例选择退位大概从来不在女王的考量之中。

《王冠》第四季剧照。

《王冠》第四季剧照。网上图片

影视文化的影响力与伤害力

在彼得.摩根的呈现之下,王室与民众的距离的确更近了,却也让人看见这群王族的苍白与可悲,使人有星星一一落入尘世之感,固然看得见同情意识,但也同时能被人解读成对特权的批判。

更何况,查尔斯王子在黛妃死后,负心汉形象使之民调经常探底,还有迷信被主流医界视为伪科学的顺势疗法(Homeopathy)等争议,使得近年民间频频出现呼吁,要他届时应该直接让位给儿子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显而易见的,目前大英国协得以巩固,并且尚有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仍尊女王为国家元首,无非是因为各国对女王本人的尊重,恐怕与继任人查尔斯无关。

加勒比海岛国巴贝多在2020年9月宣布要“摆脱殖民历史”,将在2021年11月取消女王作为国家元首的地方,等同开了第一枪。未来查尔斯王子继任之后,所谓象征英国荣耀与道统的王室,恐怕将不再神圣。因为英国脱欧而拥独人口大增的苏格兰,其分离运动或将更无后顾之忧。英国届时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处境,但只要深受爱戴女王在的一天,日不落帝国的彻底解体被认为还有转圜余地。

回过头来谈,《王冠》作为一出广受全球观众喜爱的剧集,之所以惹得政府都要伸手“干预”,的确显得相当耐人寻味,因为当政者显然知道影视文化无远弗届的影响力,而他们认为这样的影响力,很可能已经伤害了王室形象。而这只是多虑吗?回顾漫长影视史,大银幕与小萤幕,多少都塑造了常民的意识形态。

在彼得.摩根的呈现之下,王室与民众的距离的确更近了,却也让人看见这群王族的苍白与可悲,使人有星星一一落入尘世之感,固然看得见同情意识,但也同时能被人解读成对特权的批判。此时,英国人若再想到自己还要付纳税钱去支持这群特权阶级的生活,大概也是百感交集。

幕后掌舵人彼得.摩根已经宣布《王冠》将在第六季完结。许多观众很期待能够看见梅根(Meghan Markle)大搞颠覆的情节等等,但彼得.摩根却坦言,一件事情真的距离太近,至少是十年之内的事,他不会愿意去触碰。毕竟去拍了,难免也只可能触碰表象。

无论如何,未来这出剧会往何处走,显然已经不只关乎娱乐文化,而是政治问题。

《王冠》第四季剧照。

《王冠》第四季剧照。网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