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大离散下的香港恋人们
「“对太太来说,她希望离开政治困境。于我,是离开一群流著血的抗争者。”」
特约撰稿人 黄靖凝 发自香港
分手可以来得很突然。她想走,他想留下来;他还想要在这个城市创作,她已经无法忍受这里的生活...... 什么时候走,够不够钱,卖不卖楼,去海外怎么生活?一对恋人,两个独立的人,无法完全同步。
2020年夏,香港冒起移民潮。英国开放港人BNO“5+1”移居入籍计划,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又相继推出“救生艇计划”,让年轻人更容易移民。面对离散,感情不再是理所当然。在2021年初,端传媒采访了三对香港恋人,他们有人愿意牺牲,有人选择了追梦,有人尚站在去或留的闸口。在千疮百孔的香港,人们延续著伤口愈合的故事,经受著被震荡的亲密关系。如果我不想走,你会留下吗?如果我非走不可,你真的愿意一起吗?不是所有的话都可以说出口。道别之前,这个城市的人心千回百转。
这房子,我们能不能不卖?
Sabrina著急起来。九龙市中心的房子托付给经纪已经半年,来看盘的买家二十来个,一个也没有回音。听说最近放盘的人很多,大家都急于把香港物业脱手,腾出现金来移民。尽管香港楼市看来还是没有跌幅,但看著政治气候每天都在变,身边人忙著撤资、离散,Sabrina担心,楼市有一天会塌下来。
焦虑之际,经纪致电:刚才来看盘的年轻夫妻,他们有兴趣买。行动派的Sabrina立刻安排时间详谈,挂线后终于松一口气。
“我们能不能不卖?”一直沉默的丈夫Jonathan突然问。Sabrina才发现,丈夫还是不想离开。
“不要把加拿大看得这样美好,也不要觉得逃去另一个地方就开心。你本身不开心,解不了结,根本逃去哪里都一样。”Jonathan说,何况,他对加拿大的生活有阴影。
现年37岁的Jonathan是加藉港人,一副深邃的鬼佬轮廓,自然卷曲的头发上总是压一条头巾。他母亲是香港人,年轻时随夫嫁到加拿大,诞下两个儿子。1991年,Jonathan 7岁时,母亲感觉加国生活无聊,决定举家回流香港。在国际学校,他认识了一群“只懂说英语的有钱港人”。他喜欢和人聊天,可是不会讲广东话,连跟的士司机沟通也有困难。
上大学时他选择到加拿大升学,以为终于可以“回家”了。尽管语言通了,他还是自然地黏到一群亚裔圈子里。学习压力使他确诊了过度活跃症,由高材生变成问题儿童。2005年,他辍学回港。
在飞机降落那刻,他想,自己又“回家”了。文化冲击却再次袭来,一开口又是语言障碍。他惭愧、自责,“我不晓得一句广东话,我好像永远都不属于香港。”
对于香港的早期印象,Jonathan记得,除了跟同学在铜锣湾区流连,便是2003年七一游行。那是香港回归以来,首次高达50万人的游行,反对通过《基本法》第23条《国家安全条例草案》。他叫爸爸也去,他们穿著黑衣,以为游行人数只有数百,没想到金钟地铁站人潮如涌,“穿黑衣的人背贴背,他们的脸孔好像都在惊讶,原来有这么多人会上街游行。”当时他19岁,他说自己对香港没有感情,只是觉得发表言论不应该受到惩罚。
黑压压的人潮里,Sabrina也在其中。那是她人生第一次游行,“大学时期大家都是热血青年,看了报纸觉得不对劲,有少少柴娃娃(马虎随意)啦,未去到现在的年轻人说要抗争。”往后的游行也是和这班大学同学上街,50万、30万,逐年递减...... 每逢七一大游行,Sabrina在港的话一定参加,自己一个也会行。
她生于基层家庭,父亲在果栏工作了半辈子,母亲是越南难民,供养她和家姐读本地中学。她追求中庸的生活,读书不花很大的力,毕业后在一间贸易公司工作至今。在感情上,她有点逆来顺受。认识Jonathan之前,她有个谈了五年拖的男朋友。有一天男朋友通知她“我们要结婚了”,她开始想,我真的想跟这个人一生一世吗?
2009年,认识Jonathan之后,她觉得“沟通原来是一件那么舒服的事”。Sabrina带他吃本地大牌档,用有限的英语去解释香港发生什么事。“他生于富裕家庭,家人离地,令儿子无法熟悉社会,我希望他贴地少少。”
二人感情稳定。Jonathan渐渐在香港建立起自己的网络,从事自由身纪实拍摄。Sabrina则计划置业、结婚。置业时,他们选购的家具大部分是入墙的,Sabrina打算至少住20年吧。她热爱计划,那边厢完成了结婚的人生清单,下一步就是计划退休。她觉得在港退休福利差,靠强积金无法过活。“去加拿大生活如何?”她问,丈夫回:“加国很闷的,不要有太大期望。”
直到2019年,Sabrina把移民时间线快速推前。
他们一起走过6月份的一百万、二百万人和平游行。当运动往激烈的勇武方向演进,Jonathan扛起相机,以纪录者身分参与。Sabrina担心风险,大部分时间都在家看直播。
2019年7月21日,Jonathan在上环中联办的示威现场拍摄。Sabrina在家中守著直播,先留意到其中一块画面换成了元朗站,继而是白衣人用滕条抠打黑衣人。她立刻把直播连接发给丈夫,也致电给当警察的妹夫,著他“尽量待后,不要打示威者”。后来警察在元朗现场久未现身,Sabrina不敢相信法治的香港发生这事,觉得继续住在香港很危险。
Jonathan说,自己不太记得运动的细节,他说或许自己有意识想删除创伤的记忆。他记得每晚从示威现场回家,Sabrina都在等他。脱下沾上各种气体的衣物,洗澡后便直接倒头大睡,翌天再赴往现场。“可能我心底里不想去沟通、交流。因为我不懂得去交代,当刻经历的心情。”
2020年1月4日,Sabrina一个朋友移民澳大利亚,她也在当天前往快递公司,寄出了加拿大配偶的移民签证申请。“那朋友很支持梁天琦的,连她也决定走了。我觉得那时就是一个序幕啦,身边朋友都开始走了。”
反修例运动后的香港一潭死水。Sabrina很想逃离这个政治处境,同时留意到,丈夫变得情绪不稳。加上香港传媒界也愈发动荡,记录者也风险重重,“虽然他是一个small potato,但我意识到有0.0001%的风险时,我也要去保护他。”这想法出现后,Sabrina决定于3月把房子公开出售,整个状态都在预备移民。Jonathan意绪紊乱,他不想离开,他想自己或许有责任留港纪录,同时矛盾,觉得太太的担忧不无道理。
Jonathan一直陷于离弃香港的内疚。在前线纪录的时候,他看到的不只是愿意游行的港人,而是“愿以生命、牢狱为香港抗争的人”。“对太太来说,她希望离开政治困境。于我,是离开一群流著血的抗争者。”他总觉得,太太在电视机上看到的硝烟画面,无法跟他近距离接触的示威者连接。这些想法,他没有跟太太交流。
在卖楼问题上,二人冷战了几个星期。Jonathan不想离开,但又知道太太生活得不开心,急切想离开。Sabrina只想冲锋陷阵地办理售楼手续,她觉得这决定对丈夫是好的,“他现在就是处于不理性状态。如果我不做决定,他的情绪会永远困在香港。我想做一次坏人。”
半推半让下,经纪抱著一叠文件和支票等待他们确认。Jonathan望住文件,发呆。名字签错了好几次。待经纪走后,他独自出了门。
“由签文件那一刻开始,我知道他是为了我而离开的。我知道他很痛苦,那时我想可能时间会冲淡呢。”Sabrina后来知道,那晚丈夫跑到家对街一条楼梯。那位置可以眺望他们位于二楼的家。
如果留在香港令她感觉被困,即使我们继续一起,都不是一个家了。若要选择留下来但失去她,或者跟她一起离开,永远是后者。
接近交楼前的一个晚上,Sabrina等丈夫回家,问:“如果大家分歧那么大,是不是要 “not together” 了?”看著泪流满脸的太太,Jonathan有一刻觉得,算吧,他可以为了她离开香港。“如果留在香港令她感觉被困,即使我们继续一起,都不是一个家了。若要选择留下来但失去她,或者跟她一起离开,永远是后者。”
Sabrina感觉内疚。“原来不是每件事都可以让步或沟通的。原来对方要牺牲,那个牺牲是这样痛苦。”
2020年11月,他们把两个行李箱和60个纸箱搬到一间服务式公寓单位,正式撤出了旧居。在香港民主派初选大搜捕的一天,他们决定先订2021年4月的机票离港。
等待离开的日子,两人买了一部虚拟实景眼镜。他们兴奋地拆开新玩具,连上google map后,第一时间想回到旧居看看。
Sabrina戴著眼镜,滑到旧居附近,Jonathan看著电视上的2D地图。Sabrina溜到那条楼梯向上眺望。
“老公!我记得当时你就站在这个位置,你在这里哭了一晚。现在我终于明白你的感受啦,在同一个位置。”
Sabrina继续滑,她有点想走一次七一大游行的路线。由北角到金钟,用google map可以穿梭这条她由03年开始走的路——17年前,参与的人太多,集合点维园附近太拥挤,很多人都在北角下车,走去维园。
“这段路我由03年开始行,那时警察很友善。到了19年就要自我审查,戴帽和太阳眼镜。我想这是我永远记住,我永远行亲都会眼湿湿的。”
“其实我最想他叫我留下来”
饭菜煮得真好——亲友们啧啧称奇说,这样的质素可以到加拿大开餐馆了,到时你负责做什么,其他人帮忙什么。Isobel吃著饭,觉得压力很大。家人对移民外国充满期待,只有她想留在香港。
那是2019年中秋节的晚上。饭后,她独自搭地铁回学校宿舍。途径太子地铁站时,她情绪不稳。这是她目睹太子站831事故后,第一次重返这个地铁站。她无法动弹,没力气离开太子站,发了信息给最近认识的Mark。Mark来到她身边后,她不能自控地爆发了。
Mark知道,Isobel正烦恼著跟家人移民。
21岁的Isobel是家中的妹妹,是唯一仍犹豫移民的家庭成员。父母计划以BNO“5+1”计划移居英国,而大她4年的姊姊会去温哥华工作。Isobel 6岁时,她听到表姐要“移民”,以为她要去一个很长的旅行。后来她知道母亲的家族都在温哥华,饭桌上偶而会说起移民,但真正热烈起来还是2019年。
反送中运动爆发期间,Isobel长期留在宿舍,避开了家人对移民的热烈讨论。校园里,她认识了同样热衷于运动的Mark,起初觉得他“总是戴著口罩”,是个谨慎、有警戒心的人。那夜她在太子站情绪失控,Mark陪她聊至深夜,Isobel觉得他成熟有义气,也可能是自己一直寻找的、可以依靠的人。
在抗争运动上演火热之时,二人豁出去成为情侣,“好像在打之前……把要说的话交代好。”运动变得死寂后,他们去黄店庆祝圣诞节,讨论“黄店拯救队”(编注:《苹果日报》果籽网上节目,介绍资深厨师到不同黄店训练厨艺)介绍有没有让食物质素改善。2020年1月,Isobel去外国做交换生,Mark飞去找她。
Isobel本来不打算离港,但2020年,一切都急遽变幻“没想到肺炎持续这么久,以为仍有机会重返街头,或者做一些文宣工作,这场运动不会就此完结。”因疫情爆发,Isobel的交流课程提早结束。回港后,她发现家人对于移民由犹豫,变成有非常明确的出路。
港区国安法生效后,不同的“救生艇计划”让港人不断思考移民。Isobel父母决心去英国,同时给她留了一笔移民资金,让她在任何一个国家买楼自住,“当我家人为我铺好路后,我知道我真的需要抉择,不能再拖下去。”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他这么决心不离开香港。”Mark比Isobel大一年,去年刚毕业进入社会工作。家中有个读中学的妹妹要照顾,他需肩负起单亲家庭的财务开支。
离散潮开始后,Isobel父母把物业放售出去。Isobel觉得香港死亡速度比想像中快,心底开始倾向离开。她希望跟男友面谈,但每次都忍不住哭,总是无法谈下去。Mark支持她去加拿大,他觉得女友的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对于他们之间的感情,他抗拒讨论。
其实我最想他叫我留下来,每次他叫我去加拿大我也很不开心。
2020年11月的一天,Isobel收到男友传来加拿大政府推出“救生艇计划”的资料。“我不希望在他口中听到他想我走,好像他不想和我在一起。其实我最想他叫我留下来,每次他叫我去加拿大我也很不开心。好像赶我走一样。”
Mark在WhatsApp里坦白:“我不想你为我作出任何牺牲。我走不到没所谓,我还有家人。但你家人会在外国,如果以后走不了,你就要成世人留在大湾区讲普通话。”
Isobel回:“我记得你曾经跟我交代,如果你被捕了,我要帮你照顾妹妹。在那一刻开始,我知道未来我想跟你一起分担。”
Mark:“你不后悔就行了。”
今年2月再跟Isobel做访问时,她与家人刚搬进了新居,以一年租约为期。原本的物业已售出,随时有流动资金来移民。Isobel最迟需于明年2月离港,或者更早——她还在犹豫,暂时离开的愿望略胜留下。
今年情人节,或许是他们最后一次在港庆祝。Isobel以前很重视节日,但Mark不喜欢挥霍。他不能送她很贵的礼物,就透过请她食饭,让她慢慢储钱,再买喜欢的东西。
加拿大政府推出的“救生艇”工作签证,最近正式接受申请,即将毕业的Isobel符合条件。根据该计划,五年内毕业的大专或以上学历人士,可获得加国的三年工作签证,并最快可在工作一年后申请永久居民身份。Isobel思考著,不如先离开,取得加拿大永久居民身分后,届时和男友结婚,再一起走。
“她追寻想要的生活,我追寻最好的梦想”
Rebecca意识到自己跟男友的生命轨迹不一样,是在2019年6月底。香港反送中运动当时火热爆发,男友Kingston刚从美国交流回来,她去接机。“突然有种panic attack,想呕想晕的感觉。”经历了一整个月的剧烈社运,她觉得必须要离开香港,她一直不算太喜欢的香港。但她没有告诉Kingston。
那时我们讨论,天长地久的承诺会令人快乐,但这是不实际的,因为人生很长,很多事情会发生。
两人今年同为29岁,三年半前,相识于一套爱情音乐剧。Kingston是导演,Rebecca是演员。两人在排练过程渐生情愫。透过讨论剧本,Kingston觉得她像一个心灵导师,很愿意分享对生命的看法、价值观。“那时我们讨论,天长地久的承诺会令人快乐,但这是不实际的,因为人生很长,很多事情会发生。”
Rebecca自小就不太喜欢香港。她成长于草根家庭,单亲妈妈做兼职清洁工,一份工养大两个女儿。三人窝在240平方呎的石硖尾公屋,小时候靠综缓维生。家里空间细,加上复杂的亲戚关系,她自小已不喜欢住在香港,但成长于贫富悬殊底层的家庭,她觉得自己从没有移民的条件。
大学二年级她去了韩国当交换生,度过了人生最快乐的时间,也交上来自瑞典的男朋友。外国生活使她向往,同时满足了一个最卑微的愿望—— 拥有自己一间房的生活空间。毕业时正好是2014年,撞上雨伞运动爆发,她不太知道抗争者在争取什么。她当时旅居瑞典三个月,决定申请瑞典同居签证(Sambo Visa),结束长距离恋爱。
感情的变化突如其来。一年多后,收到同居签证的时候,她已经分手。最终她没去瑞典,返回香港。
Rebecca也喜欢演戏。但她无法像Kingston一样醉情於戏剧,也没有像他一样,想要留在香港。“那时我脑后方还有一个想法,最后我都会离开香港的。”家里太小,没有独立房间,母亲每天清晨开动洗衣机的声音,总把她吵醒。贫穷线下的生活使她想离开,但她没有能力。
两人一起后的日子平淡快乐。那时Kingston修读第二个学位,下定决心朝戏剧创作方向走。2018年她27岁,曾经报考演艺学院的戏剧学士课程,入围最后一轮面试,但最终不获录取。她放弃以演戏为志业,继续在亲戚开的移民公司,做著月薪不到二万的工作。她总是觉得,自己在香港找不到生命意义。
Kingston则有破釜沈舟的决心。当时他成功报读一个到美国短期交流戏剧课程,获批后突然面对一个抉择:要不要放弃美国绿卡。
Kingston父母离异,母亲和妹妹于8年前移居美国,他跟父亲和哥哥留在香港。父母没有正式签纸离婚,两人早于十多年前感情疏离,索性以移民来分开。Kingston还在读第一个学位时,获得美国绿卡,但签证获批后到美国“打卡”式住了两个月,就回港了,此后绿卡被搁置了整整6年。
根据美国驻港澳总领事馆,绿卡持有人离开美国超过365天,就有丧失身份的风险。考虑到自己不打算离开香港,Kingston放弃了绿卡,申请了旅行签证赴美。他觉得戏剧跟社区的连结很强,需要在土生土长的文化中创作,既然他热爱这项艺术,就会留港做下去。
那是2019年6月,反送中运动在他去美国之后的几天爆发。事后他说起,总会被朋友取笑:“不留条后路给自己。”他没有BNO,放弃绿卡后又申请无期。Rebecca在肩擦肩的游行队伍里,既感动又愤怒,但看了特首林郑月娥的记者会,她感觉香港人只有三条路——“烈士、港猪、或者离开”。
“即使多少人走出来,我们还是无自由、无权力的一群。”Rebecca说。从美国回来后,男友又去台湾交流,缺席运动现场,让她感觉两人的感受无法同步。她觉得自己身心饱受折磨,开始计划离开。
“我的人生priority是离开,他是要当舞台剧导演。对我们来说,生命上重要的东西不是很一样。我要离开,做不到因为喜欢的人而留下来。因为我的身心受到折磨。”2020年5月,港区国安法宣布草拟后,她在网上递交了两份工作假期申请,去澳大利亚和瑞典。
“对我来说,最贴身是艺术创作会受到限制吗?当我想这些事时,我知道创作已经不自由了。”国安法生效后,Kingston也开始思考移民,Rebecca著他尝试申请BNO,寄信给英国签证与移民局查询,97年前出生的他是否符合资格取BNO。寄了半年多的信,至今没有回音。而即使真的获批BNO,Kingston也不能肯定,自己到底会不会离开。
“考虑到跟他的未来,我觉得是不存在的。”Rebecca向男友表示想藉工作假期留在当地发展,Kingston说好啊。但这代表要分开吗?他有点想逃避这个问题。Rebecca也是。
一晚,Kingston放学后如常到女友家。躺在床上闲聊时,Kingston压抑不住心里的包袱:“其实,你打算去working holiday后,我们就分手吗?”
“是啊……不然你打算如何?”
Kingston不作声。他心里清楚,没法要求女友留下来,即使如此关系也不会长久。他们之前的格言是,支持伴侣去追求自己的人生路向,“义无反顾地去支持”。回想跟Rebecca一起前,他曾经思绪紊乱,止于表白:“我们是否一定要用情侣方式发展呢?好像不太重要。只要这个人过得好,是否在一起也没所谓。”
她追寻想要的生活,我追寻最好的梦想。即使结果不是一起,也是最好的结局。
两人的轨迹,随著政治气流,分道扬镳。
他们约好了,Rebecca上飞机之前,他们都还是恋人。分手那天是2020年12月9日,Rebecca飞去瑞典。她不想任何人送机,觉得离别是抑郁的。但Kingston坚持跳上了前往机场的Uber,两人牵著手,车箱里只有司机轻松地聊起,疫情期间还有人飞啊。
在女友登机前的11月,Kingston忙著筹备数个月后公演的毕业作。这个戏剧作品以移民为题,描写非法亚裔黑工在中式餐馆打工的故事。跟创作团队讨论时,大家都知道他的母亲和妹妹都移民了,而女友也将要离开香港。
剧中的不同角色都有一句对白:“如果我有一个愿望。”
“这种盼望是很有共性的。这是对离开自己地方的无奈,和对改变现状的一个力度。”Kingston觉得,现在,他更理解离开的人对未来、自由想像的渴望。“她追寻想要的生活,我追寻最好的梦想。即使结果不是一起,也是最好的结局。”
(为尊重受访者意愿,文中Jonathan、Sabrina、Isobel、Mark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