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腾挪术成就了海航,也最终害了海航
「海航集团衰落后,海南省政府工作组的调查结果让外界得以一窥其集团内部异乎寻常的资金调动方式。」
华尔街日报记者 Martin Mou
本文原刊于《华尔街日报》,端传媒获授权转载。目前,《华尔街日报》中文版全部内容仅向付费会员开放,我们强烈推荐您购买/升级成为“端传媒尊享会员”,以低于原价 70% 的价格,畅读端传媒和《华尔街日报》全部内容。
从2015年到2017年,中国海航集团(HNA Group Co.)大举买入了海外酒店、金融机构和写字楼的股份,累计投资高达400亿美元,一个萦绕不去的问题是:这家公司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可花?
海航集团曾经是中国并购最积极的企业之一。直到它衰落之后,一个省级政府工作组的调查结果才让外界得以窥见其内部异乎寻常的资金调动方式。海航集团拥有一张由2000多家附属公司、关联公司和壳公司组成的庞大网络。
由海航集团控制的三家上市公司在1月底表示,海航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挪用了它们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并表示海航集团的活动导致它们资金枯竭。海航集团的旗舰航空公司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Hainan Airlines Holding, 600221.SH, 简称﹕海航控股)也在这三家公司之列。这三家公司表示,它们的资产还被用来为海航集团及其关联实体的债务提供担保。
海航集团一位发言人不予置评。
近期披露的信息只是冰山一角。包括中国国有金融公司在内的海航集团债权人已向海南一家法院申请对海航集团实施破产重组,并要求理清众多复杂的融资安排,这些融资安排曾为海航集团大张旗鼓的全球扩张助力。被沉重的债务负担压垮的海航集团表示,将配合相关法律程序。
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刚不久前被任命为海航集团党委书记,负责监督海航集团的各项工作,他在一封公开信中说,海航集团的问题早在疫情对其核心的航空业务造成打击前就开始积累了。
在过去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由顾刚牵头的一个工作组一直在制定海航集团的风险解决方案,他说,海航发现自己因为野蛮生长和决策粗糙而给自己挖下了一个个大坑。“想起要研究一个个被别人利用商业条款灭失掉的资产,我就会充满愤怒和不满,这么好的一个集团怎么就走到了今天?”
海航集团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运营的海航控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过扩张和收购其他区域性航空公司,海航集团逐步发展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航空公司,同时也涉足了其他领域,从旅行社、酒店到造船和物流,不一而足。
过去10年,海航集团在全球受到高度关注,不但入股了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和希尔顿(Hilton)连锁酒店,还控制了总部位于加州的电子分销商英迈(Ingram Micro Inc.),累计拿下了总值数百亿美元的众多辉煌资产。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报导,在鼎盛时期,海航集团的一名高管将海航与巴菲特(Warren Buffett)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 BRKA)相提并论,想效仿这家总部设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的大企业集团,把大量有盈利能力、多元化、能产生现金流的业务收至麾下。
但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同的是,海航集团在收购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除了从国内外银行获得贷款以外,也发行往往没有获得信用评级的债券。海航集团一度估计,其债务规模约为1,000亿美元。在中国有关部门对海航活动展开审查后,海外贷款人和投资者开始对其退避三舍。在政府的压力下,海航集团出售了大部分海外资产。
在中国,有不少企业也像海航集团那样在大举扩张之后失势。这其中包括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nbang Insurance Group Co.)、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alian Wanda Group Co.)和中国华信能源(CEFC China Energy Co.)。这些企业也曾在海外大肆收购,但后来均受到中国政府的约束。
当2020年2月疫情冲击航空业时,海南省政府实际接管了海航集团,除派出工作组控制海航董事会外,还对众多海航关联公司的账簿和股权结构进行了梳理。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官方媒体渠道称,这次由法院牵头的破产和重组的目标是让海航恢复财务稳定,从而可以继续作为中国第四大航空企业运营。
中央财经大学(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商学院教授郭建鸾说,海航集团从上市子公司抽走了资金,最近的公司公告凸显了这些资金的规模之巨。他说,海航集团的破产和重组将是中国最大的破产重组案之一,涉及资产的规模超过人民币1兆元。郭建鸾专注于研究企业财务和公司治理问题。
海航集团旗下的三家内地上市子公司——海航控股、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coop Group Co., 000564.SZ, 简称:供销大集)和海航基础设施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NA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Group Co., 600515.SH, 简称:海航基础)的公告显示,海航集团及其相关公司总共从这三家公司获得了大约人民币600亿元(约合93亿美元)的资金和贷款担保。这些子公司均表示资金被挪用了,因为这些钱没有用到自己的运营上。
这些资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流入海航集团。其中大部分来自海航控股,在疫情来袭前,海航控股曾是一大现金来源。海航控股获得了人民币140亿元的贷款,而这些贷款流向了母公司海航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海航集团还向海航控股借款人民币96亿元,并收取了人民币51亿元的应收账款。
与此同时,百货商店运营商供销大集购买了一些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的最终发行人是其他海航系企业。海航基础则不但把钱借给海航集团,还为集团偿还部分债务。
海航控股表示,预计2020年净亏损高达人民币650亿元,其中包括一笔航空客流锐减造成的经营损失,以及预计将因海航集团重组而计入的损失。
英文原文:HNA Group’s Financial Maneuvers Powered Its Rise—and Caused Its Downf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