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的德钦县去往百年茨中教堂的所在地茨中村,沿着维德线一路向南,驶出德钦县城沿着峡谷里的公路蜿蜒而下,伴随着一直下降的海拔,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茨中村。峡谷中间的一些视野可以看到梅里雪山的另一面,视觉也甚是壮观。山脚下偶有一些坝子,尤其是尼浓峡谷这有不少居住的房子,冬日的澜沧江带着冬天特有的色彩,平静中却奔流不息,远远望去特别像世外桃源。




过了德贡大桥后这里的海拔已经不到2000米,比德钦县城低了差不多一千多米,这里的冬日显得温暖了很多。过德贡大桥就可以前往高黎贡山,而去往茨中村是沿着澜沧江一直往下,转入茨中大桥后进入茨中村。




茨中村不大,位于澜沧江及碧罗雪山中间地带,享有“小香格里拉”的美誉。这里本是一个特别具有田园气息的小村子,由于临近的燕门乡政府将整体搬迁至茨中村,如今茨中村的城镇化也不可避免的进行中。




周围事物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百年茨中教堂安静在那里的气质与凝聚力,这里依旧是大家的心灵中心。




茨中教堂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法国传教士主持兴建,原在茨菇村,茨菇教堂也成为了当时天主教“云南铎区”的主教礼堂。18世纪中叶西方天主教士进入迪庆后,竭力将其信仰传播到滇西北并力图扩展到藏区腹地。他们建立教堂、发展信徒,在强大的藏传佛教势力中极艰难的存在着。信徒甚少,并且日益被信仰藏传佛教的百姓所仇视。在1905年的维西教案中,当时的茨菇教堂被焚毁。后清政府赔付给教会大量恤款,教会在茨中择地后重建教堂。茨中教堂于1907年开始筹建,终于于1917年修建完成。




茨中教堂的设计遵循了欧洲哥特式风格,但四壁及天花板上绘有精美的汉、藏、白等民族风格的图案。历经百年的茨中教堂,虽然墙上的很多壁画已经斑驳,但是斗拱上方的花卉纹理依旧清晰可见。那些曾经翻山越岭而来的传教士,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凭借对生活以及艺术的敏锐觉知,发展信仰的同时也留下这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




茨中教堂是东西方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与交流共存的见证。教堂内目前仍种植着传教士与从国外带来的名叫玫瑰蜜的法国葡萄,这种葡萄在法国本土已经绝迹,但是在云南偏僻的深山中依然生长良好。曾经的传教士把葡萄种植与酿葡萄酒的手艺带给了当地的百姓,如今在村里依旧能够品尝到古老传统酿制的玫瑰蜜葡萄酒。


住在教堂旁边的卡瓦卡久家庭民宿,这里与教堂只有咫尺之隔,推开窗即可看见教堂的亲近感使得家族与教堂有密切的联系。与在这里的家人一起吃饭喝酒,他们是如此真诚好客,不吝啬地窖中的玫瑰蜜葡萄酒与你分享。晚餐后,我们侃侃而谈,喝着玫瑰蜜葡萄酒,时间流逝的是如此飞快而又让我毫无察觉。不胜酒力也不好饮酒的我也忍不住多饕餮了几杯玫瑰蜜葡萄酒,在安静的夜晚,葡萄酒让我深深入睡。





很幸运在茨中度过了非常具有仪式感的圣诞节。不论是藏族、纳西族或是汉族等,仪式结束后,藏族大哥们在教堂外拉起了特有的藏族弦子,大家手拉手围成了大圈,高歌并跳起了锅庄。不同民族之间的鸿沟已经跨越,真实与简单的快乐环绕在大家身边。那些用藏语唱的圣歌回响在历经百年的茨中教堂里,也回响在我的脑海里。








感谢姚神父以及周围的村民及朋友们,“爱是奉献”,愿大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