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選顛覆一個政權

香港國安針對泛民初選作大抓捕,反對派那個連實行都未實行的 35+ 被視為「顛覆政權」理由。

雖然我自己對 35+ 後的計劃不盡認同,然

  1. 香港政府都用疫情為由推遲了選舉,選舉都沒有進行
  2. 政府還 DQ 否決了一堆人的候選資格,35+ 都不知道能不能達到,
  3. 就算達到 35+,達到後又會不會又被 DQ
  4. 就算 DQ 後還是 35+ 還做不做又是另一回事。

層層下來,路上種種困難,就是這樣,搞個初選也算入「顛覆政權」,這種「顛覆政權標準線」也頗為寬鬆。

不過這也沒有太多意外,黎智英在 twitter 上 @ 川普大總統叫他拯救香港,也成為國安法入罪理由,這也只是「新常態」的繼續。

對於光譜不同位置的人,對於這種「新常態」有不同的反應,能想像到不同光譜段上的人對此有甚麼可見的反應。


對美國和西方不抱有太積極的希望,一方面是美國政界對於「講好香港故事」有不同的初心,一方面是美國自身難保,COVID-19 疫情還未處理好,再之後還要經濟重啟,在這期間還要處理川普大統領遺留的種種問題。

有人則留意到拜登 (Joe Biden) 新選的國務卿 Antony Blinken 則在 twitter 上對此提及了一下。



喬治亞州的結果

美國喬治亞州 (Georgia) 的參議院結果應該就是民主黨兩位候選人勝利,雖勝但差距也不算太大,共和黨選情同時被「極端撐川叛黨共和黨選民 (獅黨)」與「反川叛黨共和黨人 (無黨)」夾攻。

極端撐川的 GOP 選民相信林伍德 (Lin Wood) 那套,所以說我們要杯葛選舉,反川的共和黨則不滿 GOP 的候選人不敢直言川普錯誤,所以投了民主黨人。

就這樣,象驢還是能與驢黨有一戰之力,就算切頭切尾切去兩端,還是只能被險勝,就算是喬治亞州的共和黨官員一直被川普大統領攻擊,民主黨人也沒有勝得輕輕鬆鬆。

被川普攻擊的喬州共和黨官員裏,有些公開還是說會投給共和黨黨人。

只能說這些喬州共和黨官員過份可愛,一邊頂著川普壓力,一直堅持沒有大規模舞弊,一邊還是投票共和黨候選人,即使這些候選人對川普攻擊喬治亞州沒有說過話。

對這個結果有人愁有人喜。


向量求和

看到王力雄先生在 twitter 上關於投票本意是作「民意向量之和」,卻因互聯網 / 社交媒體的興起,令到這個「向量求和」的過程出了系統性的缺陷,造成君子之爭變成敵我之爭,需要整體性的反思。


講一個好故事

其實中共也做了這個向量求和,民族主義與經濟發展也是這個「和」,公民社會有講故事能力,我黨也有講故事能力,我黨講故事能力很好。

香港抗爭者鍾愛「自由」的敍事 (其中可能有若干問題),我黨則鍾愛「民族復興」的敍事,雖然「中國夢」的敍事有新法家「勢」(積威成勢) 的處理,但平心而論這是一個好故事,能打動人的故事,就是一個有效的故事。

在某程度上大家都覺得自己是正義一方,如同美國 MAGA 陣營中還有不少堅撐川普大統領的人,認為林伍德 (Lin Wood) 才是真愛國。勉強附會一下,當年香港泛民的司徒華,也是打著「民主才是愛國」來反對我黨。

一種愛國,各自表達。

人類情感有時並不相通,鴿子長於鴨子堆,隨流孕育出鴨子的審美,大概沒有人能避免。

早前也看到 iyouport 提到一個「敍事矩陣」的詞,這裏的「敍事矩陣」不止指我黨的「法術勢」講故事,也指美國以自由之名的「外儒里法」。

发现你生活中的操纵者:在叙事矩阵的边缘(1)

故事存心中,佔滿了就缺了騰挪的空間,杯滿水倒酒也只會變味。而人卻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以手邊墨水去為新事件染色是人之常情。

大故事生小故事,生生不息,一曲無論多冷門,總有在夜深人靜時被哼唱,聽了一首歌覺得不錯,有時下意識就唱出來。

有人吃完火鍋哼一段歌頌愛情的小調,結果旁邊有人在練 rap,這就足夠構成動手的理由,從內心表演傾訴是人之常情,這是不論是那個法系都有規定的,商鞅都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