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女問了這個問題,我回答:「因為菜不是動物。」

「菜不也有生命嗎?」

「菜應該不會感到痛吧?」我想了想。「因此雞蛋也應該能吃吧?因為蛋應該也不會痛。」

「但蛋將來會成為會痛的雞啊。」

「牠那一刻還未會痛嘛。」我隱隱覺得有點牽強,但說不出哪裡不妥,趕緊轉到生物學領域。「未受精的蛋不會長成雞。」

女兒似懂多了一點,我們繼續午飯。


受昨晚讀書會的刺激,腦袋多轉了一圈,今早起床突然有了新的領悟,我像發現了什麼新事物般走進小女的房間,坐到她的床沿。

「有沒有讀過紅樓夢?知道誰是林黛玉嗎?」

「沒有。家姐說那本書很無聊。」

其實連我自己也沒把原著看完一次,但我知道黛玉葬花的情節,便約略告訴小女。「黛玉似乎覺得那些花也會痛,為她們傷心。在她眼中,花兒就如動物一樣有生命靈氣。」

我隨手在她床上拿起一隻「賤兔」公仔。「又例如,我們都知道這公仔沒有生命,是死物;但當我粗暴地對待她,」然後我作勢一拳要打到可愛的公仔臉上,小女眼睛瞪了一下,「你也會覺得心痛。那一刻,可能你也把公仔當成有生命般看待。」

「所以,和尚不吃肉,與其說是因為動物和植物有分別,不如說他主觀地覺得那生物是否會痛,有沒有心生憐憫。如果他覺得雞蛋會痛,那他也會像對待動物一般,不吃。」

那是儒家「仁」的觀念,廿年前讀書時我學了一些,當時已經學得粗淺,現在更已忘了大半,便沒再說下去。小女卻覺得有趣,接著跟我分享說她也曾覺得公仔有生命,因為看過 Pixar 的 《Toy Story》。

真不確定她懂不懂我想跟她說什麼。我決定把這對話寫下來,讓她日後長大了有機會再回看。

走出了房間,我突然又想起了什麼,折返了。「反過來說,就算物理定義上是生物,但人若無情,也可當對方是死物般看待。」腦中想起了那些 green object 揮著棍子的模樣。「若心裡不當對方是人,便會很兇狠,甚至吃人。」小女有點迷惘,不曉得有沒有被我認真的樣子嚇著了。

「所以和尚吃不吃雞蛋,除了生物學的定義外,還有很主觀的原因囉。」

人的尊嚴和生命這種東西不易懂,我卻覺得小女說不定比很多成人更能學到呢,因為那是基於天真的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