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就從放空開始吧,在繁忙的一年中,我們都少有機會能夠什麼都不想,舒服的發發呆,或是天馬行空的想像未來。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發呆可以使人更有創意的說法,也有不少偉大的創意來自於放空,的確有研究便證實發呆不僅能讓我們的創造力提升,在智商方面也能有所成長。

不過大部分的師長都不鼓勵孩子發呆,還強力阻止這種行為發生,並希望孩子們能無時無刻都用功讀書,只有芬蘭人了解發呆的好處,難怪他們能成為世界上教育一等的國家。

「芬蘭人認為孩子不是每一分鐘都需要專注在課本上,而且人在發呆時,大腦也是在工作,它在替創意鋪路。」這段話來自於《芬蘭教育》這本書。

當我們在放空時,不代表大腦也暫時停止運作,反之,大腦其實還是持續在運作,只是活化的部位與我們思考時所運用的大腦區塊不同。

而這個發現事實上也偶然的令人驚訝,有一次神經科學家想要知道當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大腦運作的情形究竟是如何,所以他們需要一個對照組,也就是大腦沒有在閱讀的情形。

沒想到卻有意外的發現,大腦沒有在工作時,各個區塊竟然還有在活化,差別就是活化的部位跟工作時不一樣而已。

這個大腦在休息狀況之下的活化就被稱為「預設模式網路」(DMN),彷彿電腦的螢幕休眠那樣,表面上看起來在休息,可以節省電力,但底下其實還有在運轉。

大腦在不需要專注時,便會自動轉換到這個模式,然而大腦並沒有在休息,它的工作從外在的注意轉移到內在的認知,雖然我們沒有在思考,大腦仍然在不停的活動。

因此DMN活化程度愈高,內在認知提高的同時,不但創造力提升,當DMN的連結愈緊密,在語言、自我覺識、記憶、同理心、道德判斷與想像未來方面的能力皆愈強。

還有神經發展學家發現,如果兒童的DMN連接越強,閱讀技巧和記憶力高於其他人,同理心以及站在別人的角度看事情的能力也都越好,智力測驗的分數也較高。

可是有些大腦受損或病變的人們,他們的DMN結構就不同,如憂鬱症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他們的DMN活化程度就比常人低。

而思覺失調症和自閉症患者的DMN活化程度則過高,所以我們才會發覺有些自閉症患者的閱讀技巧或智商特別高,這都是大腦在受損後為了彌補它喪失的功能所發展出的策略。

這些實驗使我們對發呆的看法更為正向,因為發呆不只對創造力是有益的,對於記憶、同理心甚或是想像未來的能力都大有幫助。

偶爾給大腦一些放空的時間,不僅可以讓自己休息一下,還能加強DMN的連結,強化我們平常工作或思考所無法優化的能力。

大腦的運轉模式恰好是「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這句話的最佳寫照,而且當我們休息讓大腦放空時,還能開展一個更好的未來。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也歡迎留言跟我說你想聽的主題😉📩

你的每一個支持點讚都是我持續創作分享的動力!!

你也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