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著名詩人葉芝的著名情詩“當你老了”因詞彙簡單、感情深摯而受到包括華人在內的世界各國各族裔讀者的喜愛,享有廣泛的知名度。這就為讀者進一步深入了解和鑑賞這首名詩奠定了基礎。要想充分鑑賞這首詩,就需要了解它有趣的歷史背景和主題及表現手法的傳承。

-------------------

因其题材大众化和语言平易近人,还因为随着英语教育和外国文学的普及,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著名情诗“当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在华文世界也有了众多的鉴赏者和不少的译本,甚至还被改写谱曲成了歌曲。这种普及使这首名诗的解读和鉴赏进一步深化成为可能。

就普通的读者而言,诗歌的鉴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级。以中国唐代名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鉴赏为例。低一级的鉴赏就是诵读,弄清它每一句,每一个词都是什么意思。高一级的鉴赏则是对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何以令人喜爱、与其他题材类似的诗歌有什么传承关系、对后来的诗歌和后人、今人有什么影响等等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不用说,将看似简单的诗句做出有根有据的解释,在表面的简单之下发现曲径通幽的精妙和深邃总是一种特殊的挑战。但这种挑战可以是激动人心的,有趣的。鉴赏中国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诗“春晓”是这样,鉴赏十九和二十世纪的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名诗“当你老了”也是这样。

***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 - 1939)是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坚定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者。顺便说一句,英帝国当年对爱尔兰人的肆意欺凌很难不使有自尊的爱尔兰人产生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并使他们同情或支持那些为爱尔兰自由而战的人。

应当在这里再声明一句,讨论诗人叶芝的时候指出他是一个爱尔兰民族主义者,这并非是节外生枝,东拉西扯。知晓和了解叶芝的爱尔兰民族主义思想,对理解他的诗歌是重要的,甚至是必要的;而叶芝的诗句之美,之惊人,也常常跟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或情绪是相关的。

这里所谓的“惊人”是指中国唐代最杰出的诗人杜甫所赞美的追求诗艺、锤炼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那种惊人。

二十世纪英语文学和世界文学最有名、最惊人的诗句之一“一切都改变了,彻底改变了:/ 一种可怕的美已经诞生”(All changed, changed utterly: / A terrible beauty is born),就是出自叶芝描述爱尔兰自由运动的一首诗。

用传统的中国说法说就是,叶芝的这一诗句是“诗言志”的典范。用现在的一般说法说就是,这是思想与诗艺的完美结合。这一完美的诗句如此有名,如此惊人,以至于“一种可怕的美”早早就成为世界文学中的成语。

作为一个抒情诗人,情诗写手,叶芝的手腕之高超也是毫无争议的。这方面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他的著名情诗“当你老了”。

本文开头提到诗歌鉴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级,鉴赏这首叶芝名诗也可以分这样的两个层级,即诵读和探索这首诗之为好诗的妙处何在。当然,因为“当你老了⚄韵脚,而是将它翻译成自由诗。)但这里的简单不妨表达精妙、复杂、深邃的内容。

大致讲解这首诗的种种奥妙需要专业的文学研究论文,本文不是正式的研究论文,因此不妨把问题简化,来一个攻其一点不计其余,只是谈这首情诗的说话者的口气。

要谈这首诗的说话者口气,就不能不提叶芝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虽然有许多诗歌的文本可以自成一体,不需要知道其文本之外的写作背景就可以鉴赏,但有些诗歌或散文作品则必须了解其写作背景才能正确地理解和鉴赏。

例如,假如不知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意为“你这个狗屁太阳,我愿意跟你一起灭亡”)这句话的背景,不知道这话是出自被暴政压迫得忍无可忍的中国古人之口,读者难免会错以为这是一个有自杀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在说疯话。

同理,充分理解和鉴赏叶芝的这首情诗也需要知道其写作背景。

此外,叶芝的这首诗的写作还有一个更大的背景,这就是,它是根植于西方情诗传统中的创作。恰如其分地理解这首诗,需要大致了解西方情诗传统,了解叶芝对传统的继承和借鉴。

中国人写文章写诗常常用典,以便借古喻今,使文章和诗句增添历史厚度,增加其力道。西方人写文章写诗用典也是一样的道理。而叶芝的这首诗用典用得十分明显。假如不了解这一点,对他的这首诗就不容易理解到位。

***

叶芝1892年为他所深爱的爱尔兰著名演员懋德·戈恩(Maud Gonne, 1866 - 1953)写下这首著名情诗,这首诗后来收入他的名为《玫瑰》的诗集中。

写这首诗时,叶芝28岁,戈恩27岁。一个介绍爱尔兰文化的网站就此有一个有趣的背景介绍:“叶芝大半生迷恋美貌的演员懋德·戈恩;但令他伤心的是,他只是五迷三道地单相思,她那边对他却没有那种感情,几次拒绝他的求婚,尽管他们保持了终生的友情。”(见http://ireland-calling.com/when-you-are-old-notes-and-analysis/

在这里,有两个基本事实对理解这首诗的说话者(speaker)的口气并进而理解这首诗的意义至关重要。

首先是当时叶芝对漂亮的女演员戈恩(也是一个坚定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者)着迷得不行,他自以为自己跟那美人是郎才女貌又志同道合,是天造地设的良配佳缘,但无奈人家那边跟他就是不来电,不肯跟他进一步发展关系;于是,这首情诗的说话者(诗人)就对那矜持的美人发出恳求甚至警告,大致意思是:嗨,妹子,你可别昏头,我要跟你好,你就这么任性,不肯接纳我,可别到老了的时候后悔莫及!

以上说的是这首是的主旨或大致意思。但具体地说,从英语语法上说,通读这首情诗,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首诗这首诗虽然分了三节每节四行,但它实际上只是一个长句(只有一个句号),其语法骨架就是几个并列的祈使/命令句,用以表达恳求和警告。具体地说就是:

...take down this book,...取下这本书,...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然后慢慢地读吧,再在梦中回想吧...
And...Murmur, a little sadly...再带点悲伤喃喃自语吧...

应当说,恋人反复用祈使句直接呼吁、恳求、警告对方,这种说话方式在中国传统的情诗当中是罕见的,甚至是不见的。但在西方传统的情诗当中,这种说话方式则是常见的。叶芝的这首情诗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里的这种例子则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例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三首开头两行,

Look in thy glass, and tell the face thou viewest

在你的镜子里看看,再告诉你看到的容颜:

Now is the time that face should form another;...

现在是时候了,这容颜应当再来一个;...

从反复使用祈使/命令句写情诗的手法来说,叶芝的这首情诗可以说是承接莎士比亚的传统。但从更细微,更具体的角度来说,叶芝的这首情诗可以说是直接承接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莎士比亚的上辈龙沙的诗歌。实际上,莎士比亚很可能也是沿袭龙沙的手法。

龙沙的著名情诗及其特征就是上文所说的读者要理解叶芝这首情诗的说话者的口气所必须了解的另一个重要事实,需要另外一篇文章做出专门的解说。

***

最后解释一下叶芝诗中的几个或许会让读者觉得费解的短语:

(1)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你那些欢欣的优雅的时刻,指美人年轻时的美好时光;人在年轻或年少时充满欢欣,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放射出一种优雅。

(2)the pilgrim soul in you,你那朝圣者的心灵,指美人孜孜追求爱尔兰独立和自由事业的可贵心灵。

(3)your changing face,这里的changing的字面意思是正在变化的,不断变化的。诗人用这个词显然不知指他心爱的美人不断变脸喜怒无常,而是指岁月倏忽,人生如白驹过隙,年轻姣好的面容也不断变化,而且不会越变越好。

(4)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又在头顶高山上踯躅徘徊,这种比喻说法可以指说话者遭到美人拒绝之后另谋高就,前途光明,跻身明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