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來源:立場新聞

熱愛自由的香港人聽到「愛国」二字,只會聯想起強權和愚昧;但當聽到那首歌和叫喊「香港加油」時,卻又禁不住為那份團結而感到莫名激動。我想如果執政者的品性不是如此惡劣,說不定我們也會擁抱民族主義,但愛的不是那以政權劃分的權力結構,而是那源遠流長的文化、孕育精神和身體的土地、及一起成長和生活的鄰舍。

從前不諳新亞書院的校歌內容,都在順口背誦,其實那歌的開首在講一個族群身份成形的故事:山海天地,人尊心靈,悠久見生成。


人是說故事的動物

這次讀書會活動探討社群主義 (communitarianism)。作者提出人是「說故事的動物」(storytelling being),指人的自我身份構成是建基於成長的社群環境,包括家庭、社會文化、風俗信仰、城鄉地貌、甚至民族歷史,社群因素是人的定義的一部份,不能剝離。例如當我們描述一個人時,會說他是某某的兒子、哪裡的人、哪所學校的畢業生、哪家公司的僱員、哪個種族等,通過描述那些跟個人關連的社群特徵立體地理解一個人。因此人理解「公義」的原則時,作者不同意康德和羅爾斯等單以個人自由為基礎,覺得必須加入社群元素。我們無法獨自實踐具道德價值的行為,必然要在跟社群互動的過程中判斷是非,這跟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參與政治以培養德性的說法相符。

所謂說一個人的故事,便是說有關那人跟所處社群互動的故事;對公義的判斷,便是在所處社群的背景詮釋故事情節的對錯。同一件事,在香港是公義,在中国是不義;在中国是公義,在美國是不義;在美國是公義,在俄國是不義。然而,我們從何得知某些民族主義下的「公義」,不是愚昧的偏見、僵化的習俗、甚或權力用作操縱人心的手段呢?


當社群主義跟普世價值衝突

最極端的例子是戰爭。在反送中運動時期曾有過一些關於抗爭手段的討論,如暴力傷人跟發放假資訊擾敵,是否可接受為爭取整體社群福址的手段?或反過來說為了「愛国」,是否可以剝奪個別公民的尊嚴和自由?似乎當一個人重視對社群的道德義務時,便無可避免地會向功利主義靠攏,跟自由主義衝突。站在價值光譜中的那個位置,是個人的選取。

我的反思是:若對某個身份深刻投入的話,必然會影響自己對某些價值的堅持,所以為了能秉持信念,適度抽離對社群的情感可能是必需的。

社群主義的另一特點是容易成為煽動群眾的藉口,因為團結和忠誠是很直覺的道德義務,不需太深刻思考便能以此判斷是非。在群眾運動中社群的身份是一柄雙刃劍,以它作口號的動員效率十分高,卻又會令運動的道德價值根基變得空洞。我不反對以帶社群主義色彩的手段作切入點動員群眾,但必須時刻把握推廣其他重要價值的機會,過程就如做市場推廣:讓群眾先因直觀的情緒反應投身,再慢慢深化更理性的價值判斷。

但我反對社群主義至上。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約定俗成的價值觀絕對可能是愚昧的,固執擁抱過時的群體信念和傳統,可能只為拒絕接受環境變遷帶來的痛苦而已。


對社群的道德責任

我在小組內分享了於社會運動時的感受:同情以身犯險的抗爭者,因他們押上前途對抗暴力政權感痛心,有種愧對他們的內疚。相信不少香港人也有同感,這情感可能源自認同抗爭者是「真香港人」的一份子。反送中運動中每個週末幾十萬人一起同心上街抗爭,藉著抗爭的口號和歌曲爭取同一目標,香港人展現出強大的團結意志,形成了一個「反抗的共同體」。當認同自己是真香港人的一員時,便彷彿對群體有種道德責任。

作者說這種對社群的道德責任不是基於共識或互惠的關係,而是基於社群故事建構了個人身份。

早前看過一集哲學有偈傾的節目談及「記憶的責任」,討論了這種有趣的責任關係。生活上的例子如:為何太太會因我忘了結婚週年紀念日而發怒?因她認為若我珍視彼此的關係,便有責任記住某些共同經歷。在香港社會的語境,記著過去的抗爭的重要日子和每個為此付上了代價的名字,甚至記住一起產生過共鳴的情緒,成為了仍想保持香港人身份的人的一份道德責任。換句話說若某天某人忘記了那段重要的經歷,代表他跟這香港人這群體的關係已經疏離。

然而這份道德責任相當沉重,維持著痛苦的記憶令人相當疲累。我想不少香港人正在調節著節奏,按自己能承載的重量繼續生活。所謂「坐直飲水」的意義其實在此 – 別對自己太苛刻,努力加餐,長路漫漫。


共享記憶與身份認同

港共政權正以公共資源企圖建造一種新的香港人身份,包括推行愛国教育,淡化廣東話,任意的人口輸入政策,不公道的經濟資源分配,審查傳媒及公共言論,限制公民結社自由等等。擁抱普世價值的人在香港雖然暫時仍佔多數,卻將在巨大生活壓力下才能保持原有信念,有人因此寧願離開這城市移民他方。然而縱使客觀條件如何不利,「香港人」這身份未必便能輕易被沖淡,關鍵在於人們是否仍有辦法保持和分享共同的記憶,而最基本的是搜集、記錄和儲存好重要的文獻。

猶太人的族群故事是個好例子,他們有很強的口述歷史傳統,令猶太族群雖然長時間流亡散居,卻始終保持同一的社群特質。《聖經》中有這樣的一段:

我們不將這些事向他們的子孫隱瞞,要將耶和華的美德和他的能力,並他奇妙的作為,述說給後代聽。因為,他在雅各中立法度,在以色列中設律法;是他吩咐我們祖宗要傳給子孫的,使將要生的後代子孫可以曉得;他們也要起來告訴他們的子孫,好叫他們仰望 神,不忘記 神的作為,惟要守他的命令。
- 詩篇 78:4-7

人的思想是自由的最後堡壘,也是一個社群身份認同的重要元素。香港人現在或許在傳統的公共空間受限,卻必定能找到新的渠道分享思想和記憶,最直觀的是向自由的網絡進發。最近有人在紅極一時的聲音社交平台 ClubHouse 開了個以西藏跟新疆為主題的房間,結果湧進近 5,000 人熱烈地交流。政權挾制言論自由的行為是反人類的,不可能永遠以高壓禁制人性,石牆終禁絕不了從狹縫生出的花朵。

活動尾聲時,組員以「香港人加油」互相鼓勵。久違了的一句因恐懼而不敢宣之於口的說話,盛載著的是何等複雜的感受。

讓我們一起承傳那份記憶吧。國家以國旗作忠誠的象徵,基督教以十字架紀念耶穌的愛。若要選香港人的身份標記,我會選在黑夜中發出耀眼光芒的獅子山。


下次活動預告:將完成本書的最後一章 “Justice and the common good”,以同性婚姻議題為引子總結全書,課堂 Lecture 12 (Youtube 版)。

「亂世讀書會」逢週四晚 8:00-9:30 於線上以廣東話進行,最長 1.5 小時,過程禁止錄影錄音,如欲參與延伸討論請加入 MeWe 群組

公義課免費線上課堂

Justice –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by Michael J. Sandel

逢週四晚 8:00 讀書會線上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