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薦内容:《耳朵借我》180101耳朵借我:專訪陶曉清談《生命的河流》

好久不見,各位朋友!鴿了三個月,我又回來了。

對於這個動蕩的世界,三個月足以天翻地覆。特朗普下台了,弦子訴朱軍案開庭了,人人影視關張了,北方又陷入了疫情的陰霾之下。就連這次要推薦的電台節目,也已經成了過去時。

是的,這個拿過金鐘獎的節目,因為著作權爭議,於去年底黯然收場。

《耳朵借我》主持人馬世芳撰文痛訴電臺讓自己讓出著作權,迫使自己只好結束節目。

全文鏈接:我為何將告別Alian電台:兼為所有被欺負的「乙方」請命

昨夜,看著乏味到難以吐槽的春晚,我在思考:新的一年,我該用什麽態度,去面對這個多變的世界?

我的答案是:活在真實中。這也是我重啓專欄的起點。我將在這個春節假期,分享這段時間喜歡的幾期博客和講座,希望大家喜歡。


幾個月前跟友人徒步爬山,一邊穿行山林,一邊聼這期播放于18年元旦的節目。這期節目很特別,是馬世芳跟母親陶曉清的對談。我想每個人都值得聼這段對話,這是一段家人對話的範本,放在大年初一的團圓時刻,再合適不過。

播客鏈接:https://lendmeyourears.cn/4c271b0a.html

徒步牛木綫,陽光不錯。

這是講記的第十四篇分享。

陶曉清于52屆廣播金鐘獎的獲獎視頻。“民歌之母”陶曉清女士是金曲獎和金鐘獎特殊貢獻獎雙料得主。這個視頻概括了陶女士對廣播和民歌運動的貢獻。當然現在她的身份,更多是心理咨商師。

墓志銘:八十定三歲

這一期節目是從陶曉清的著書《生命的河流》開始聊起的。這部書除了是自傳,也是一份對恩師陳怡安的回報。陶女士提到陳老師曾經在工作坊中邀請大家書寫自己的墓志銘。陶女士提到自己一開始寫的是“要做個好榜樣”:好女兒、好姐姐、好學生、好女朋友、好媽媽.......這個説法其實再熟悉不過了,《論語》有言“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指導了幾千年來的倫理秩序,也束縛了無數代人的自我認識。細讀自己寫的墓志銘“這是個好人”,陶曉清覺得“既可笑又可悲”。

都説“三歲定八十”,年輕時的選擇會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其實反過來,”八十定三歲“,也是一樣,一個人對人生終極目標的認知,決定了他如何過好這一生。

Everybody hurt,thank you for hearing me

陶曉清作爲半世紀的廣播人,這一期的配曲自然也是她親自操刀。我很喜歡 Everybody HurtsThank You For Hearing Me 這兩首曲子。陶女士説道:“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會有痛苦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在旁邊聼,然後訴説你聽的時候的感受如何。“ 互相傾聽,看起來很簡單吧?其實很難,特別是在算法影響下社會撕裂的社會。

thank you for hearing me 被周雲蓬改編為《不會説話的愛情》
我知道世界大同根本不可能。參加鮑勃迪倫的演唱會的時候,我發現世界并沒有變得更好。我們再努力,有些事情反而是在開倒車。戰爭并沒有結束,貧窮并沒有結束。我們只能盡量去瞭解跟我們不一樣的人,這樣我們才不會把他們當成是敵人。——陶曉清

在人生低潮互相扶持

整個節目最令我感動的部分,就是母子互相訴説彼此的人生低潮。聽到這段,我也想起自己跟母親也曾聊過類似的時刻,她問我的抑鬱症,我問她的喪夫時刻。

兒子馬世芳十幾年前結束了自己的獨立音樂廠牌,“爛攤子慢慢收拾”。母親反饋道:

那件事雖然是個爛攤子,我們也看到你煩惱的模樣。但是你有個好的老婆呀。(馬:當時她每天抓著我罵。)而且你能從這件事瞭解到,這個工作不適合你的個性,你對自己也更瞭解了。

母親罹患乳腺癌的時候,“恐懼到極點”。兒子表達了作爲癌症病患家屬的心聲:

媽媽生病了,我們一定會捲入其中。雖然我們無法替你受罪,但我們要一起去面對。

我想每個人有機會的話,都可以找個時間與家人聊聊彼此的人生低潮。


很多人會抱怨,自己缺乏暢所欲言的空間。

這是事實的一部分。事實的另一部分,就是我們有沒有主動創造更多的對話,跟自己,跟他人,跟世界而家,永遠是我們可以選擇的第一個聊天室。

希望這份新春禮物,各位能喜歡。

寫完這篇分享,我就去跟媽媽一起吃湯圓。

2021.02.12 大年初一

説是湯圓,其實就是糯米丸子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