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PM),对「整理信息」的极端诉求,几乎是其职业素养的自然推论。作为 PM,「用户调研」虽不是做产品的全部工作,却是绝对绕不开的一项基本功。「用户调研」做不好,根基便不牢实,后面的工作也就无法展开。任你如何做交互设计、运营管理,都起不了大作用。

要做好「用户调研」,其中的一项核心技能便是能够从大量的问卷信息、行为信息、评论信息中,归纳总结出其趋势。这个数量级基本上在三位数,从数字上讲当然远远不及 developer 动则处理上百万的数据量来得吓人。

但 developer 所处理的数量虽然巨大,但一次只会在头脑中维护几个或者几十个(即一到两位数的量级)概念/目标来编写代码,通过代码去分析和归纳数据的模式。

而 PM 不同的地方在于,虽然只有三位数的量级,但这三位数的量级都不得不维护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而总结归纳出其内在的规律和趋势。

如此,虽然 developer 处理的数据量是最多的,但反而他在头脑中所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反而是最少的。进而成了最不擅长运用头脑,来做统计归纳的人。

产品界的大牛「纯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论述如何入门产品经理:

1、把AppStore上除了游戏之外,23个分类下,Top20的免费App全部下下来,一共460款应用。
2、每一款应用平均把玩20分钟,把所有页面捋一遍,所有功能撸一遍。然后为每款应用记录笔记,把脑子里浮出来的东西全都记下来。这至少得200多个小时。按每周业余时间投入10个小时计算,大约需要半年。
3、浏览产品的AppStore用户评价,各自至少200条,然后对评价进行分类总结。
……

且不说较为专业的“如何将一款产品,根据其使用场景的不同,拆分为多个需求模块”,就单单是分别浏览这460款 App 的200+评论,就已经够正常人喝一壶的了。

而且,如果你有过阅读海量文字信息的经历,你应该会立刻意识到:虽然仅仅浏览 460x200 的评论就已经能让你精疲力尽了,但更困难的部分在于:你能从浏览的这么多的信息中,提取、归纳、总结出什么有效信息吗?!

这就像是,很多人读完了一本三四百页的好书,感觉连连称是。但让他写一份读书评论来归纳总结书中的内容,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似乎到处都是重点,没办法提炼成几个骨架节点的信息。又或者是像普通人浏览文章,文章A好好好、文章B也不错、文章C也是出类拔萃,连着看个七八篇,问:what’s the trend?一下子就又傻眼了。

从技术工作者的角度讲,对这种海量信息做归纳总结,似乎有点流于表面、强制性地将多维信息压缩为低维的,怎么可能不会有信息损耗呢?!但是,「信息损耗」是否值得介意,其实要看你所处的阶段、情形和诉求。

例如,对于 developer 来讲,常见的工作情形是已经清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主干是什么,然后通过海量的搜索信息、或者代码协助,来围绕着这个主干服务。只要确定了某一份信息对服务主干有帮助,那么,这份信息无论再繁杂都必须被详实地消化掉。如此才能确保技术上的精准实现。

但 PM 的工作就是反过来的,他直接面对的是一盘散沙式的大量数据,需要从中总结归纳出有价值的「主干」。对于他来讲,信息损耗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重要的是能够辨识出哪些信息要保留、哪些需要被损耗,然后还能从中归纳总结出深层次的共性和模式。

如此,PM 的归纳、总结工作带有损耗的特性,根本就是其无法避开的宿命。他需要不断地用自己的头脑,来同时摄取大量信息,并归纳出个所以然。而为了能够达成这个目标,那么他可能首先需要具备将一篇长文压缩为一句话的技能,进而将多句被压缩的话语再归纳总结。如此往复,层层递进地归纳出更宏观的脉络和主干。

而要对三位数量级的信息,实现逐层的归纳总结,一项必不可少的辅助工作就是对信息做「分类」「打标签」,通过它们来将一项浩繁的归纳、整理、总结的工作,拆分为多个中间步骤。

假设一位严肃的产品经理,每次引入 feature 时都会做扎实的用户调研,而一次用户调研就要处理几百份的问卷信息、评论信息、用户行文日志信息,那么,「分类」「打标签」这几样技能,将会被不断往复地被训练,变成植入于 PM 头脑中的第二本能。

当你习惯了对「工作信息流」不断地打标签、做分类、做整理后,面对一般日常生活中、学习中的「信息流」,你当然就会不由自主地对它们也做强迫症式的分类、归纳和整理。因为你知道,有了这些步骤后,那些在你头脑中一闪而过的信息,将会焕发出更多的价值。

就像普通人游览完苏州各园林后,只会说都挺好,但说不出各自的特色在哪里;又或是读完好几本书、看完好几部电影,也都只会说不错不错,但各自好在哪里,结构和表现上又有哪些异同,根本就答不上来。如此,这些有价值的经历和信息,其实根本没有沉淀在你的头脑中,以极高的损耗比从你的头脑中被忽略了。

而如果有了打标签、做分类、做整理这些过度步骤,你便可以极大地提高优质信息在你头脑中的留存比。无怪乎我所接触到的高阶 PM,都会有意无意地交流彼此会如何分类自己所吸收的信息,又如何对这些信息做进一步的整理。

我曾恶意地揣测过“对日常信息都要做归纳整理”是 PM的矫情,是因为他们没有啥核心竞争力,所以要一天到晚地看信息、看领域材料,所以要装逼式地去对信息做分类。但试想,如果你自己面对「用户调研」的成百上千份的信息时,不借助分类、打标签这些手段,又怎么不会被信息给淹死呢?!

甚至,纯银直接提出了,如果他面试 PM,其中一项就会看候选人手机上的 App 是如何排布的,是否是根据某个标准创建多个文件夹来收纳它们。这其实就有点像是在间接测试这位候选人的“归纳、总结的技能”是否已经深入骨髓,以至于会对生活中接触的方方面面的信息,都形成自然的分类、打标签、做整理的习惯。

PM 的这项在头脑中对大量数据做归纳总结的训练,对“把握市场动向、理解大部分用户的感受”是极其重要的。而如果要训练出这项技能,恐怕就要从日常生活中不断尝试总结身边的事情开始做起,从为自己所接触到的信息做分类、打标签、做整理开始做起(Notion 自然是这项任务的绝佳工具)。



近期回顾

「立志」的算计

祛魅:「不二」的学问

「高内聚」与「低耦合」矛盾吗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或分享,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更多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可加入知识星球: